|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06

This version was saved 10 years, 5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cltan001@...
on October 18, 2013 at 11:19:04 am
 

各位好 我是助教

這是我設定的辯論規則也請各位花時間看

辯論規則

第一調:辯論比賽分正反兩方,各推派出賽辯士四位,依申論次序分別為正(反)方一辯、二辯、三辯,及一位結辯。


 第二條  發言程序

      發言時間採「3.3.3」制,即申論3分鐘、質詢3分鐘、結辯3分鐘,正反辯士發言順序如下:

      (一)  正方一申論,3分鐘。

      (二)  反方二質詢正方一,3分鐘。

      (三)  反方一申論,3分鐘。

      (四)  正方三質詢反方一,3分鐘。

      (五)  正方二申論,3分鐘。

      (六)  反方三質詢正方二,3分鐘。

      (七) 反方結辯,3分鐘。

      (八) 正方結辯,3分鐘。

      第三條  計時方式

      計時工作由主辦單位指派之計時人員負則 並以按鈴方式告知發言辯士。申論或質詢以及結辯於2分整按鈴一響,3分整再各按鈴一響。時間屆滿辯士即應停止發言,否則視為違規。

      貳、立場規則

      第四條 合題性

      正方界定之立場應完全符合辯題之要求,否則視為違規;反方界定之立場應反對辯題,否則視為違規。

      雙方之基本立場界定應於一辯申論中完成,並不得於其後修正,否則視為違規。

      第五條  合題性質疑

      正方表達之立場不合題或反方表達之立場合題時,反方至少應於一辯申論,正方至少應於二辯申論中提出質疑,否則視為接受他方界定之立場。

      參、 發言規則

      第六條  發言義務

      辯士於指定發言時段登台發言,發言應符合清晰明瞭之原則,並展現風度及禮儀;除指定發言時間外,不得有高聲談話、故作姿態或展示道具之行為。

      第七條  道具使用

      發言辯士得於發言中使用平面或實物道具輔助發言,但不得使用有聲或錄像道具。道具一經使用,他方亦獲使用權利。

      第八條  協助違規

      出賽辯士於比賽開始後,不得從己方辯士外之他人獲得協助;發言辯士於發言計時開始後,不得從其他出賽辯士獲得協助,否則視為違規,但經發言辯士主動要求傳遞資料證據者不在此限。

      第九條  質詢權利

      質詢者控制質詢時間,得提出任何與題目有關之合理而清晰之問題,並得隨時停止被質詢者之回答。

      第十條  質詢義務

      質詢時間內,質詢者應詢問問題,不得自行申論或就質詢所獲之結果進行引申,否則視為違規。

      質詢者自行申論或引申發言時,答辯者得要求其停止。

      第十一條  答辯義務

      答辯者應回答質詢者所提之任何問題,但問題顯不合理時,被質詢者得說明理由,拒絕回答。

      答辯者得要求質詢者重述其質詢,但不得惡意為之,否則視為違規。

      第十二條  反質詢

      答辯者不得對質詢者提出詢問,否則視為違規。

      答辯者提出反質詢時,質詢者得要求其停止,並拒絕回答。

      第十三條  結辯義務

      結辯人員應就己方論點及雙方交鋒情形加以整理陳述,不得提出任何申論及質詢階段未提出之論點,否則視為違規。

      肆、 抗議規則

      第十四條  偽證抗議

      辯士於發言中引述之證據資料應切合事實,某方引述證據資料有誤時,得由他方檢具證據資料反證,提出抗議。

      第十五條  抗議方式

      依前條或其他事由而發抗議事項時,應由結辯或領隊於賽前或賽後10分鐘內以書面方式向主席提出,否則不予受理。抗議提出後,主席應知會他方,他方亦得以書面答辯。

      第十六條  抗議裁決

      雙方提出抗議時,主席應將「抗議裁決單」,交與裁判人員(每項抗議一張),由其各自閱讀書面抗議及答辯書,分別裁定之。裁判人員要求驗證事項者,其裁決單由主席收回後,應即作相關處置,並於驗證完畢後再交該裁判人員裁定。抗議裁決之結果應於各裁判之評分表中分別執行之,並將裁決單附於評分表後供查詢之用。

      伍、 裁判規則

      第十七條  辯論評判

      主辦單位應邀請總數為單數之人士擔任辯論評判。評判人員應循公平、中立、敬業之原則,以雙方論點交鋒過程及發言表現獨立完成評判,並切實填寫評分單。

      第十八條  評分標準

      評分單中雙方總成績各100分,包括每位辯士個人成績各25分(申論10分,質詢10分,答辯5分)及團體成績25分(結辯5分,整體分數20分)。

      於各評判人員之評分單上獲較高分數之一方即為該評判人員判定之勝方,於全體評分單中取得較多勝利張數之一方即為該場比賽之勝方。

      第十九條  違規處理

      凡違反本規則第貳至伍章中之一項,其因違規所獲之利益應不予承認,裁判人員並應視情節輕重予以扣分。

      某方違反第四條合題性之規定,並由他方依第五條規定提出合題性質疑時,裁判人員應於雙方發言結束後,個別針對合題與否進行裁決,若同意正方不合題或反方合題情形發生,則該方於該張評分單之整體分數應視為違規利益,計為零分。

      第二十條  同分處理

      若總分加計出現平手情形時,就該張評分表中以「整體分數」、「個人總分和」、「申論質詢總分」、「結辯」與「答辯」之順序,依次比較以決定勝方,若仍為平手,則移請裁判作最後裁決。

 

 

 

 

第六週 民族國家到區域主義 閱讀心得         應華106謝欣潔

      許多篇章探討了城市在全球化時代下的角色定位。例如高雄向來為台灣南部重要港口,被定位為海空經貿城,但東協國家興起後,現在可以重新思考如何改善與紐澳之間的關係。

      台灣在全球競爭力的排名是中間偏前段,具有的優勢不少,如簽訂ECFA讓國際經濟往來更便利;資訊工業為優勢產業,對於地小、資源少的台灣很有優勢;位於東亞樞紐的天生地點優勢。但挑戰也所在多有,例如和國際間城市連結性不強,國家內部城鄉資源整合也不夠密切合作,以及夾在美國與中國兩強之間的尷尬立場。這讓我想起之前看的一篇文章,說日本和韓國儘管英語能力沒有台灣那麼強,但沒有人會說他們不夠國際化,原因何在?我們需要加強的不再只是「英文能力」,而是對於國際間各種政經文化的敏感度及參與度。

       欲提升競爭力,最佳的作法還是開放,開放國際人才流入,並且加強國際化與建立雙語環境,政府須改革教育,提高教育品質,培訓高科技人才,健全金融制度,保護智慧財產權,杜絕貪汙,提高行政效率,執行公平的市場規則,以及維持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首先在最後一點,維持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很明顯的我們就不合格了。但是現在有愈來愈多青年團體大聲疾呼,體現了公民參與但並不分黨派色彩,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及契機,若真能做到朝野攜手合作,妥協包容,許多政策可以加速推行,更有效率的專注於台灣的教育改革、國際接軌、穩定金融及市場。

 

     另外,在〈反思與實踐作為社會學的想像力〉此文中,探討何謂社會學?有一句話最令我印象深刻:「唯有真正承認自己無法完全價值中立,才有可能接近真理。」就像許多學者或學派常說,歷史是主觀的,個人的想法既然從己身出發,自然不可能不帶主觀色彩,但這不代表應對客觀感到絕望,著有〈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韋伯就窮其一生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當我們愈謙虛,真理也許會慢慢浮現。

 

 

區域主義  

交換生 楊家豪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 GATT),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為規範和促進國際貿易和發展而締結的國際協定。在經貿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的經貿關係越來越緊密,在199511日成立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然而由於WTO會員國眾多,在WTO框架下的多邊自由貿易體系談判失敗,尤其以杜哈回合談判失敗之影響最大。

         杜哈回合談判的失敗,使得新區域主義開始盛行,自由貿易協定(FTA)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各國開始轉於雙邊及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強化經貿互動關係,降低投資障礙,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區域經濟整合逐漸成形。像是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 EU)、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 NAFTA)因此,全球經濟環境呈現經濟區域整合的浪潮,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截至20131月為止,全球總共已簽署546個區域貿易協定(RTA),並且已有354個已經正式生效。

       未來國際社會,將會以新區域主義的方式發展,然而臺灣因為政治的因素,時常被排除在外,尤其是未來幾年將會影響台灣最大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 RCE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 TPP)。臺灣必須要設法加入,以免遭到邊緣化,造成嚴重的衝擊。

 

 

 

民族國家到區域主義课前讀後心得 

周欣宇 

應用華語文學系乙班生

 

         本課主要強調的是政府以劃分國土,以方便利用當地的地理優勢通向全球化。這樣做的確能更有效使某地方發展起來,並成為全球化的城市。但有利必有弊,其他地理位置不佳的地區將逐漸沒落或老年化。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年輕一代都前往工資較高的城市,留下年老的一輩留守。

         城市的全球化的規劃若不恰當,將會使得全國整體的發展受嚴重的影響。經濟的不穩使得各強國乘虛而入,讓原本生活艱苦的人民更加雪上加霜。失業與外資入侵的情況也會更為嚴重,導致國家的主要經濟掌控於他國的貿易手中。那麼國家的青英們將會陸續的外國奔去,使得國家人才流失。若政府在經濟開放處理上處理不當,影響將會更為嚴重。有如近期的台灣與中國大陸簽訂的服貿協定。這項計劃對台灣經濟的開放有一定的幫助,也是使台灣通往全球的捷徑之一。可是達到目的的犧牲,台灣人民是否又能抵擋得住呢?

 

 

(整理 現代版木馬屠城服貿協議的危機大解密)         應華103 馬儷維

服貿協議的危機

 

服貿協議是ECFA的深化

之前政府簽了ECFA,期待提高國內生產毛額1.65%到1.72%,創造25.7到26萬個工作機會。但簽後三年並未達成期待,反而GDP成長率降到1.19%青年失業率跌破14%,貧富差距升到96.56倍。

 

1. 因為兩岸的不當開放。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 「凡規模經濟與群聚效應顯著時,市場規模大的國家吸納周邊國家的資金、人才、技術的能量越大,結合越密、距離越近、文化越相似,其磁吸力道越大。」

需要提警的「中樞(大經濟體中國)_邊陲(小經濟體台灣)」效應

ECFA就是與中國更密切結合架構協議,導致台灣經濟日益邊陲化的主因

 

 

雙方開放市場,包括商業、通訊、營造、配銷(批銷和零售)、環境、健康和社會、觀光旅遊、娛樂、文化及運動、運輸以及金融行又等11服務業領域。

台灣對中國開放64項,超過半數以上新增或擴大開放項目。當中台灣允許中國業者提供跨境服務有47項,不予承諾只有4項。

中國承諾開放80項,但當中沒有限制只有17項,不予承諾有33項。

 

台灣在服貿協議同意中國服務業來台灣投資服務行業項目,不但投資的門檻低,協議的內容完全沒說明中國服務業來台投資的退場機制,也沒有審查中國服務業以投資名義來台後,實質的運作項目為何,開放投資的服務產業項目,幾乎針對台灣資本不到八千萬的中小企業服務項目、弱勢服務業。若是中國服務企業以大量資金投入台灣,以「一條龍」(產品從源頭到銷售同一家工廠製造)經營方式,台灣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服務業將難以競爭。

 

 

2.開放的方式:

兩岸經濟懸殊,中國以商業據點為開放模式(商業據點:允許中國(台灣)方面提供者在台灣(中國)以獨資、合資、合夥及設立分公司等形成設立商業據點,提供服務)。可跨境提供服務的台灣業者著眼於龐大的中國市場,很容易被迫到中國設立商業據點,加上台灣允許在中國企業可提供跨境服務,使有些到中國設立商業據點台灣服務業者可透過跨境服務模式向台灣提供服務。

這種不對等開放模式,讓我國服務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流向中國。導致服務業空洞化,加深經濟危機。

 

中國堅持台灣可跨境提供服務業者必須與當地業者合資與合作,才能進入中國市場。這種開放模式除了讓中國享受投資效益之外,也讓中國藉此得到台灣業者的經營know_how。這違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 Stigliz 教授對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第一原則:任何貿易協定必須要對等的。

 

3.開放的項目

 

電信類:

台灣開放第二類電信(沒有架設實體線路固網或實體無線基地台,而是以向第一類電信業者承租固網或無線基地台一定數量的門號或頻寬來經營自己的電話或網際網路業務的業者。)之一般業務,包括入口網站經營、資訊處理網站代管等幾乎涵蓋整個網際網路的業務。由於中國對台灣有敵意,不放棄以武力併吞台灣,如果中國入股或買下台灣的電信業,不但容易產生企業情資被掌控、個資外洩等威脅。假設中國與台灣發生軍事衝突時,中資投資的電信公司恐怕也不會配合台灣政府的動員。

 

金融類:

服貿協議的重點項目:金融服務,開放台灣金融業登入和中資進入台灣金融服務業,為了台灣和中國金融整合鋪路。但將金融業西進中國,對台灣衝擊很大,使「錢進中國,債留台灣」的情況更加惡化。銀行業投資資金多來自社會大眾的存款,如果銀行業西進中國,發生問題時,可能造成「擠兌潮」,嚴重可能造成金融危機,影響國家經濟穩定。

 

另外,中國國營銀行規模很大,其四大國營銀行任一家的資產超過台灣所有銀行的資產總和。中國併吞台灣銀行是輕而易舉。如果以所謂的對等開放可持有對方的銀行20%到30%股權,中國的銀行輕易取得台灣的銀行經營主導權,而台灣的銀行根本很難取得對方銀行該比例股權,更別說經營主導權。(中國公營銀行需要超過50%股權才能取得經營主導權) 因此接間推論:開放中資銀行來台投資,讓中國有機會掌控台灣金融體系。

 

土木工程:

服貿協議開放土木工程的一般建築工作,包括公路開闢與營建、電力及電信管線、天然氣、水庫、自來水等數十項基礎工程服務,在公路上明指讓中國參與公路橋樑與隧道管理。對國家安全有所疑慮。而中國相對只開放對台開放建築和相關的工程服務,為開放基礎工程。

 

中國在服貿協議談判求要台灣市場開放項目,不少是非特許行業(例如:美髮、餐飲、運輸、倉儲、印刷),這些非特許行業是技術層次較低且勞力密集的行業。中國有可能讓中國人士大舉入侵,如同中國和人大量移民新疆與西藏。造成實質占領的事實。 另外台灣開放多為技術層次低的行業,為設置商業據點所做的效額頭資,可能變成「置產移民」,不僅助長房價泡沫,無助台灣極需要創新轉型。

 

印刷業和發行通路:

 

台灣政府開放印刷業和發行通路(零售、批發),如果中資掌控書店的通路與印刷,相對控制了出版業。如果出版不合中共意旨,無法上架,間接影響台灣出版自由。

(中國在書籍印刷需要書刊准印證、秘密載體政等特許。)

 

 結論:因為兩岸經濟規模相差懸殊,文化語言相近,導致中國個人與業者可能輕易以低成本的優勢進入台灣,形成實質的掌控者。尤其是中國要求開放項目多為非特許行業,有為國際慣例,凸顯北京別有居心。

我們的國貿局局長:服貿只是讓一些產業及公司的老闆可能變成中國人

 

 

Cultural Approach on ECFA

陈秋琳 (交换生)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has been the talk of the town recently; generating many heated arguments between people who are for and against it. People voiced out many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issues but not many seem concerned about the cultural aspect. Here are a few reasons why this should be a worrying factor as well.

 

Firstly, one of the economical concerns that many Taiwanese are worried about is the intense job competition with Mainland Chinese. Supporters of ECFA would counter this issue by indicating that the increase in competitiveness would actually be beneficial to the economy because it leads to efficiency and that Taiwanese should be confident about their own capability. However, it is not as easy as it sounds. Economic aspect aside, let’s take a look at it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Competition brews hostility. When the time comes, Taiwanese would view this influx of “outsider” Mainland Chinese as threats who have come to conquer and invade their livelihood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strike a friendship when both parties have already started off on the wrong foot. Additionally,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for people to detach this nasty impression (stemmed from work related competition) away from daily lives. They would continue to view these Mainland Chinese as “outsiders”. Furthermore, the Mainland Chinese can be easily identified with their distinct accents. They may be silently labelled as Opportunist on the streets and unwelcome by the locals. Stereotypes would develop overtime and this spells cultural catastrophe. It would cause a divide in the society.

 

Secondly, even though majority of the people from China and Taiwan belong to the same race but their cultures are vastly different. There are bound to be clashes. Take the trash system for example. Taiwanese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recycling habits and utmost consideration in keeping their public places kempt and clean. Mainland Chinese, who do not have this habit, may not get used to this system. And with the huge influx of Mainland Chinese into Taiwan within a short period, this is going to be a problem. People may just litter or dump their trash illegally. It would result in tighter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uld that be fair to locals who have been faithful law abiders? Absolutely not. And this is only one of the many issues that is bound to arise.

 

Did any government analyst foresee this? Is this what they want? While this may seem far-fetched but it had happened in other countries including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and it is bound to happen here. Who is up for a future society where blatant disharmony exists?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