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04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馬儷維 10 years, 3 months ago

跨國主義和全球化時代 499020257    林佳誼

台灣為什麼要簽訂ECFA?為什麼要簽訂跟中國的服務貿易協定?就是為了跟上跨國主義的全球化時代!台灣目前處在一個進也無法退也無法的無奈狀況,當各國積極簽訂FTA時,台灣卻因為對岸中國造成的壓力而無法順利跟上世界的腳步,很多人說簽訂ECFA和服務貿易協定對台灣有很大的不利,但他們有沒有想過現在世界的趨勢?台灣的人常常喜歡閉門造車,人民不了解世界的演變,不了解全球化的趨勢帶來的衝擊,不了解世界為了迎接全球化時代不斷的在做區域整合,但台灣卻沒有辦法進入任何一個RTA,這使得我們在世界的競爭力嚴重落後其他國家,以鴻海郭董事長到印尼自行和國家簽訂條約在當地建手機廠的事實,就能夠知道台灣現在的處境有多危險,國家的名號沒有辦法幫助本地企業的發展,這是相當可悲的,也難怪政府現在非常努力的和中國建立關係,因為中國就是那個世界都急著把她簽走的國家,希望許多因為反親中國而反對的人能夠多出去看看世界,能夠再重新思考。

 


 

04 跨國主義和全球世代--資料閱讀心得

499850286   陳怡伶

 

        傳播通訊的發展使得地理障礙降低,迎來了全球世代,讓人們的交流更加的頻繁。我們可以透過網路、衛星知道地球另一端發生的事;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產品可能來自四面八方各個不同國家的產地。這種生活型態的轉變,對人類的經濟、文化等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金融的快速流通,為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卻也出現了大家向錢看齊,投機取巧的問題,金融海嘯就是很好的例子;數位鴻溝所造成的區域發展不均衡;人口快速流動造成國家、民族疆界的模糊,人們缺乏認同感。如何平均的分配資源,讓更多人受惠於全球化帶來的優勢?如何創造認同感?我認為這都是全球化後國家政府會面臨的問題,值得大家思考。

 


 

跨國主義與全球世代           應華一乙 謝欣潔

    本周主題著墨在全球化時代下公民身分及社會認同的改變、公民參與新世代的行動,都造成前所未見的改變。我的感想是全球化影響的速度與幅度已經快到難以想像,並且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無法置身事外。例如台灣近年來持續攀升的外籍新娘數目,由於佔總人口比相當可觀,如何因應十分迫在眉睫,不僅僅是外籍新娘得適應台灣,身為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也得適應一個新的社會組成關係;而外籍勞工的增加,也使的本土勞工得思考自己的競爭優勢。愈來愈趨多元的文化環境下,政府該如何在各個不同族群面向、職業面向、文化面向上加以彙整,鎔鑄成一個前進的台灣,這是非常大的課題,也有賴政府民間攜手合作。

    國際間連結性加強,全球事件常引起全球性的抗爭活動,原因除了時空收斂下彼此距離縮短,公民意識的提高也不可忽視。當人人對於自己是「全球化下的公民」中的一份子有非常清楚的認知,自然會非常關注全球化下的事件,進而有具體的行動,這些行動通常主張公平、正義、開放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以往國家指揮者總是在上位的政府,這些公民行動是由下而上的、自動自發的,也就是說,當代社會每個人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提高許多,也認為自己可以為社會做點改變。

    在全球化快速的作用下,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劇烈變動、人與環境的關係改變、人們對社會認同改變皆是空前的巨變,國際關係得重新調整,人與環境的認知得慢慢修正,社會認同也有必要調為符合當代潮流的模式,改變之快有時令人覺得猝不及防,但仍得保持開放的心胸,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迎接這個轉型中的新社會。

 

各位同學好 我是助教

分組名單如下:

1

2

3

4

5

6

7

8

歐陽太詠

李艾庭

周欣宇

蕭偉騰

胡均立

黃珮雅

沈佳蓮

蔡愛琳

黃瀞儀

范莛敔

劉法柔

謝榕森

沈凡音

韋愛琳

李怡慧

王于欣

邱宜

周品

張容瑄

夏健雄

吳明淨

吳品萱

張婷婷

陳怡伶

賴彥蓁

林安俐

謝欣潔

楊家豪

夏佑寧

葉姵妤

李佳儒

羅安璇

黃錦賢

高守潔

徐珮瑜

林佳宜

賴維芃

白富怡

馬儷維

吳思萱

陳秋琳

張孟華

陳嘉煒

蔡韻婷

杜若寧

林品懿

梁凱韻

 

 

 

 

林珧平

 

 

 

 

我的信箱:nikekingdom@gmail.com 有任何問題歡迎寄信問我

 

 

夏建雄                                                          499850561                                                     應華四

                                                                        第四次上課心得  

 

全球化時代 

全球化時代是指全球聯繫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

政府決策者、政黨領袖、工商界、學術界、工會領袖以至大眾傳媒無不談及全球化的影響及其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沒有權力中心的全球規則,然而經由各種政治機制,可以使政府行為者具有責任承擔的能力。這些政府行為者應該和非政府組織互動,但是在全球治理的時候,卻會有各自獨特且不同的責任。政府行為者必須代表全不同的構成分子,至少在一個民主的體制之下,例如追求利益的私人企業、感情驅使的民間行為者。

問題一 什麼東西阻止了臺灣全球化時代?

  1. 臺灣新聞-好多無聊的新聞比如某家的小狗不見了,小三情節等等。
  2. 外交孤立-臺灣的外交政策孤立。
  3. 臺灣的教育體系。
  4. 不注重國際新聞,國際動態等等。
  5. 海外志工參與度低。
  6. 臺灣的治安很安全這個不錯!贊同。

佔領華爾街-行動靈感來自2011年發生的阿拉伯之春,尤其是發生在2011年埃及革命期間的開羅塔利爾廣場周圍的集會與示威運動。行動於2011917日開始,當日近一千名示威者進入紐約金融中心華爾街示威,警方更一度圍起華爾街地標華爾街銅牛阻止示威者進入活動的目標是要持續佔領紐約市金融中心區的華爾街,以反抗大公司的貪婪不公和社會的不平等,反對大公司影響美國政治,以及金錢和公司對民主、在全球經濟危機中對法律和政治的負面影響。

奈及利亞大學遭攻擊 50死事件!奈及利亞東北部尤比州一所大專的宿舍今天淩晨遭武裝分子攻擊,他們對睡夢中的學生開火,恐怕有多達50人喪命 

 

 

 

 

黃錦賢   國文系(交換生)   90299017X

第四周 - 跨國主義與全球化 

 

在課堂上,老師有提到台灣的‘關廠工人’,就搜尋了他們的源起。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目前為多個在1996-98年遭到惡性倒閉的自救會所組成的,包括聯福製衣、福昌紡織電子、耀元電子、興利紙業、東菱電子、太中工業等自救會。

1996 年全國各地爆發惡性關廠風潮,後來各自救會組成「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包括聯福製衣、福昌紡織電子、東菱電子、太中工業、東洋針織、路明電子等自救會,發動激烈抗爭,例如軟禁老闆、臥軌、絕食等,要求監督退休金失職的勞委會「代位求償」,先將資遣費、退休金發給工人,再由國家向老闆追討。勞委會為了安撫抗議群眾,於19977月推出「關廠歇業失業勞工促進就業貸款」,以貸款形式發給了「代位求償」的金額。16年後,勞委會卻到法院告工人,要求工人償還「貸款」。於是各自救會重新運作,加入了1998年擋大專聯考考生抗議的耀元電子自救會,以及苗栗地區的興利紙業自救會。串連抗議勞委會的惡劣討債行動。

(Source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ShutdownButNotShutup)

 

再來,讓我覺得有趣的聯想就是‘丟鞋子’這舉動也可以是一種跨國的表現。老師提到最早是先在阿拉伯發生‘丟鞋子’事件,而在這些國家的文化里,鞋子算是很骯髒的東西,所以用鞋子丟別人是有著鄙視的意思和不滿的表現。之後類似事件就接二連三的發生,多數是表現出心中的不滿。

 

另外,就有老師提出的奈及利亞事件,也是老師認為是我們應該重視的事件。事件就是奈及利亞伊斯蘭激進組織「博科聖地」的多名槍手在當地時間廿九日清晨一時許闖入東北部尤比州一所農業學院宿舍掃射,並放火燒毀教室,至少五十名熟睡中的學生遭殺害博科聖地試圖推翻奈國政府,建立伊斯蘭國度。該組織視學校為西方文化的象徵,因此屢次攻擊學校。

(Source from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193986.shtml#ixzz2grzmMdmb )
因為通常這些恐怖組織不會對付自己國家的知識份子,但是這一次是因為他們認為學校就是西化的象徵,他們不喜歡就想要毀了他。而這種非洲內部問題會是全球的焦點。

 

最後,分組討論之後,一些組別分享了會有什麼事情會阻礙全球化什麼事情會鼓勵全球化,而其中我個人非常同意的一點是國家媒體會阻礙全球化。大多普通的人民就只會看自己國家播報的新聞,而這就會是他們國際知識的來源,最後就會是他們如何了解及詮釋莫件事件。若媒體報導的是非常全面的話,這就會使得人民跟加了解事情,但如果都不全面又很個人意見或根本不報事情,那麼廣大人民如何更了解或增長國際知識呢?所以,媒體對全球化發展是非常重要而不可忽略的。

 

 

 

第四周心得

陈秋琳 (交换生)

One of the topics mentioned in class this week was on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the advances in 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 have brought about a significant rise in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sm. There are organizations such as Projects Abroad and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Programs Association that provide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opportunities and offer tips on planning, funding etc. Increasingly, we see students taking part in overseas volunteering program or retirees going to third world countries to provide assistance. Recently, my friend interning at KPMG was in charge of planning a corporate overseas volunteering project, showing that even business corporate is involved in this. It is comforting to know that so many are willing to give back to the society and help the less privileged.

 

Consequently, this also leads to a phenomenon called Voluntourism. It is coined from the phrase “volunteer tourism” where people replace their short va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It is short term, ranging from days to a month. The participants are diverse and essentially tourists. Initially, when I learned about this, I thought it was an awesome initiative. Having volunteered in my own community on many occasions, I have always wanted to embark on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However, after watching a documentary 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voluntourism, it changed my mind.

 

Undeniably, voluntourism has brought about many benefits which include boosting the host countries’ economies, improving living conditions of locals, widening worldviews of volunteers etc. Despite that, the unforeseen negative impact that plagues voluntourism seems to outweigh the positive. Increasingly, there are many companies that are tapping into this growing industry, making profits out of organizing overseas volunteering projects. They collect a sum of money from participants, stating that it would be split into expenditure and donation for the whole project. However, most of these funds do not go into the right hands. A large sum of it goes to the voluntourism company and the so called donations may be embezzled by middlemen. In addition, these voluntourism companies do not conduct criminal background checks on their volunteers. These volunteers, especially those in orphanages, can be paedophiles with ill intentions. It had happened and will happen again if no regulations are being imposed.

 

Take orphanages in Cambodia for example. There has been a 65 percent increase in orphanages in Cambodia since 1995. With the increase in voluntourism, the situation should be getting better, not worse. Due to the increase in foreign assistance to Cambodia orphanages in recent years, parents have been putting their children in orphanages so that they can have “better lives”. Hence, instead of encouraging self sufficiency, voluntourism in Cambodia had brought about reliance. Some orphanages are also intentionally kept in poor conditions in a bid to garner more sympathy from volunteers. In addition, volunteers are only brief companions for the orphans. These poor children have to deal with the emotional trauma of parting with these friends every time the volunteers leave. The misplaced goodwill of volunteers can be detrimental to the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in the long run.

 

There are many more negative effects of voluntourism that leads people to question if it does more harm than good to the host communities. Being a volunteer myself, I was shocked when I discovered all these startling facts. I still support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but it must be done right. We have to make sure that we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local communities and what they really need before we plunge into it. We have to be aware of exploitation that beneficiaries are vulnerable to. We have to be mindful of the impact that our actions will bring. Most importantly, focus on creating a sustainable voluntourism whereby short term assistance would bring about long term benefits. 

 

If interested, do refer to this http://www.tourismconcern.org.uk/al-jazeera-voluntourism.html for a short documentary.

 

全球化替我們帶來了什麼40085033I林品懿

 

無論我們是否處在一個空前的全球化過程里,以往的經驗都具有啟發性。全球化的歷史經驗可以分成四大類:道義問題;收益問題;趨同與逐異問題;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問題。而以下四個全球化特征正對應著這四個問題。

1、缺少法治道義的全球化

任何國家內部的市場化都是隨著法治環境的逐漸成熟而成熟的。國際的市場化卻不是在法治環境下進行的,也就不可能“成熟”。只要缺少世界政府,所謂國際市場的法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當立法、司法和執法都歸於一家,只有理想主義者才去奢望公平,也只有那些最有能力從不公平中獲利的國家才去奢談國際秩序有多公平。如果沒有全球的法治政府,所謂"全球治理"就不可能是體現國際公義的治理。

2、無法預知國家損益的全球化

抽象談論在全球化中獲益或受損的條件非常困難。強國、弱國、大國、小國都可能獲益,也都可能吃虧。傳統的中國是被全球化擊敗的,卻也是 從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國是從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國,雖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獲益國,卻呈現冷淡全球化的傾向,因為美 國開始感受到代價。

3、刺激追求差異的全球化

全球化導致的“趨同”是淺薄的,全球化導致的“逐異”卻是深刻的。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時代最深刻的特征。全球化的資本毫無人性可言,它帶 來激烈的社會變遷,刺激形形色色意識形態的興起,也必然伴隨激烈的社會集團、意識形態乃至民族國家之間的衝突。以往的全球化帶來了繁榮和進步,也帶來了大 革命,帶來了國內戰爭,帶來了“世界大戰”。

4、促進民族主義和國家疆界的全球化

毫無疑問,近代以來形形色色的國際主義都產生於全球化。可是,全球化帶來了更強大的民族主義,帶來了護照和海關,帶來了人員交往的阻隔,帶來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國家疆界,帶來了更先進的武器和更強大的國防。在以往的全球化里,獲勝的不是國際主義,而是國家主義,特別是民族主義。在今天,我們看到了“歐洲合眾國”主義的興起,歐洲貨幣的 使用,歐洲邊界的鞏固,歐洲海關的確立,歐洲防衛的統一。是什麼刺激出這種新“西歐民族主義”?美國、日本、西歐……哪一個還在談論國際主義?當人們已經 把保衛疆界安全的戰場延伸到外太空,誰還能說全球化消滅國家疆界呢?曾幾何時,為普世歡樂而設立的奧林匹克和世界盃居然成了民族的角鬥場,國家之間的競 爭,甚至成了在民族國家內部進行競爭的資本。(參考資料:MBA智庫)

 

 

跨國主義與全球世代

應華三 40085013I 黃珮雅

班上多數的同學都同意現在是一個全球的世代。我們同意,但我們的了解有多少?自覺身在其中的成分又有多大?老師在課堂上問了一個問題,同學覺得哪一個對你來說比較重要(黑板上有四個選項),出乎意料地多數的人都選擇了「美國政府可能停擺」的選項。原因也許有很多,可能由於美國是世界上主要且強大的國家,它的新聞或所發生的事情最先被大家關注,或者是它的改變會因此而牽動到其他國家;也可能是這則新聞比較接近投票的當天,大家都知道並且有印象;又或者是它的事件單純而易了解等。不管理由何者,「奈及利亞事件」以及「肯亞恐怖攻擊事件的落幕」兩者的票數則相對顯得較少,莫非這兩起恐怖攻擊事件,重要性就不及美國政府的處境來得重要嗎?也許不是,只是我們不夠深入了解、關心一件國際新聞的來龍去脈,因為不夠認識,所以重要性就自然降低。此時又說我們自己是一個全球的世代,卻又不能深入其中,則顯得格外諷刺與矛盾。

 

 

說到有哪些因素會阻止我們成為全球世代,可能的原因有:

  1. 臺灣的媒體:以報導社會或政治事件為主軸的現今臺灣的媒體,已經剝奪了我們與全球重大要事接軌的眾多機會。不能說它們都沒有報導國際新聞,有,但是比例相對少,時段也冷門,重視程度並不高。
  2. 國內教育:大學以前的教育,就鮮少介紹或強調與全球接軌的媒介或重要性;從小就未被教導養成關心國際時事的習慣。
  3. 國家地位:雖然台灣於全球中許多重要的活動都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出席或參賽,但就聯合國底下許多組織而言,我們無法成為其中的會員國,更遑論於其中貢獻己力或獲取資訊及資源。
  4. 共產主義:世界上仍然有國家維持共產主義保守的治國方式,這亦會阻止他們成為全球的世代。
  5. 動機:一般民眾沒有強烈的動機去了解國際時事,多半屬偶然接觸,少有主動關心者。
  6. 經貿自由的競爭:全球開放市場的經貿自由,會造成弱肉強食的結果,最多的利潤被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有哪些因素會有利於全球世代的產生,可能的原因有:

  1.  交通:當今便利的交通,如飛機,已可讓我們快速的抵達世界上其他的國家,而不被地域所限制。
  2.  多元機會:近幾年來興起的海外志工活動,便是一個到國外拓展視野,了解風土民情,以及貢獻己力最直接的異國接觸。
  3.  網際網路:隨著網際網路無遠弗屆地快速發展,資訊流通的速度非常快,FBTwitter等社群網站也被廣泛地使用。
  4.  電影:各國已經可以透過電影的流行,將自己國家的文化背景、特色建築、風土民情等向世界來傳達。
  5. 對外來事物接受度高:台灣為文化多元主義,又不排斥來自異國的事物,使得我們更快成為全球的世代。
  6. 經濟:創新競爭的發展,可以使各國互相模仿與學習。技術上的指導或轉移,更可以使落後國家跟上時代腳步。

 

 

跨國主義與全球世代 

交換生 楊家豪

    在當今屬於全球世代的我們是否一直有著一個迷思?要如何成為有世界觀的人?2013年10月6日在聯合報的一篇報導,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認為國內大學近年來拚命推動國際化,教育部也將國際化當成各項獎補助指標,但常淪為提高學生英檢通過率、增加外籍師生及國際論文等表面數字。試圖藉改進英文以實現國際化,就是選錯了論題。若不改變落後的心態,不採納先進的國際規範,英文講得再好,國際化不算成功。反之,一個社會即使英文欠佳,但遵行國際規範而取得實質進步,仍是國際化。日本與南韓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英文說得不比台灣人好,卻沒人說他們比較不國際化。

    郭校長這番言論值得令人省思,總是在追隨只要把英文學好,你就有好的國際觀,未來就有好的工作的我們,是該好好導正這個觀念。台灣仍是處於一個較為封閉的社會,從整個體制、環境、教育、文化、媒體等,都是阻礙我們全球化的一種阻力,中國人始終存留一點天朝的觀念,我們必須去努力突破這個情況,讓我們能夠與全球結合,我們可以從最起初的培養國際觀,多去了解國際時事做起,讓自己擁有全球觀,才是未來的生存之道。

 

 

跨國主義與全球世代         106應華一乙  夏佑寧   40285218I

 

老師上課提供一個讓大家思考的問題:「全球化帶來哪些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有許多組都主張台灣的新聞媒體缺乏國際觀頻頻報導國內微不足道的事或在同一件議題上過度著墨(例如延燒多日的洪仲丘事件)。然而我認為這種為人詬病的現象並非一兩天造成,而國人反應該負起責任。國人偏好聳動標題或腥羶色的報導,而媒體為顧及收視率,自然會將議題設定成大家的偏好。因此,我認為在我們抱怨國內媒體視野狹窄、內容缺乏知識性等同時,應先檢討自己如何看待台灣在全球化中的地位進而擴大自己的關注範圍台灣四面環海、訊息流通自由,擁有得天獨厚的海陸位置。照理說,全球化視野應不會比被共產思想箝制的中國狹隘。是以,即使國際時常各方面的打壓台灣,身為台灣人也不能漠視全球化的脈動,應該要多多關心國際時事。

 

此外,國際時事中有關美國與中東國家的衝突,CNN往往會在全球各地播送中東國家極度殘暴嫌惡的畫面,但大多數人只接收了美方的立場,卻忽略了阿拉伯世界的半島電視台,他們顯然毫無機會爭辯。同樣是戰爭,但誰能想像到美軍在中東國家或許也有一番野蠻的行為?全球化的洪流滾滾襲來,但我們仍須冷靜分析、審慎思辨,不應像海綿般全盤吸收

 

 

 

 

跨國主義與全球時代 

周欣宇 

大一應有華語文學系乙班生 

         對現代的人們來說,出國應該不是件困難的事。交通的發展使我們能在全世界暢通無阻,同時跨國性的交易發展更是以極快的速度向前邁進。此外,人們的就職機會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跨國就業的機會是處處皆是,但是要怎麼才能把握這些機會呢?自身的能力就是關鍵的所在。一個人若想跨國就業或就學,第一點要克服的就是語言問題。這也是全世界都以英語列為教科的原因。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語言與無法掌握,那要怎麼去各國發展自身事業呢?

        首 先要進行改革的是教育制度。為提高人民跨國的競爭能力,教育制度就應作出適當的調整。但無奈的是東方的學校,都是以傳統的教學方案施教。學生們只專注於課 本上,認為成績代表知識與能力。這導致學生與社會嚴重脫節,使他們無法適應及面對面對社會。如果該國教育制度上不能與時代並肩前進的話,其人民的競爭力將 大幅下降。

       提 升報章媒體的素質,使其更加多元與國際化。我們可以從各國媒體的素質得知該國的跨國與全球化發展的程度。許多國家的政府單位為了鞏固其政權,而對媒體進行 壟斷以封鎖對其有害消息。因為這種可恥的手段,使得我們的上一代很容易被政府所矇騙。他們在失去了許多權益與機會的同時,也大大地縮小了他們的視野。使得他們跟不上世界的腳步,而被淘汰。

       要學會善用與慎用網絡資源。跨國的網絡發展,使得我們的通訊與信息的傳遞跟為快速。這點來說,對於身在國外的遊子、商人、政府官員等….能 簡單的知道對方或事情的最新狀況。這種傳播信息的方式,好處雖多。但如果遭到居心不良的人,惡意使用與散播謠言或毀謗,影響將會大大的擴大。網絡上熱傳的 訊息,會讓年輕人們有意無意的模仿實行,導致一股一股的模仿熱潮。這種訊息同時會產生連鎖反應,影響的範圍已經不再受國界的局限,就像阿拉伯之春一樣。

 

跨國主義與全球世代

新世代行動主義與全球化  心得

應華系104級40085021I沈佳蓮

 

上幾堂全球化的課下來,老師不斷提到我們是不是能關心世界發生的事,身為新世代的年輕人不該漠視,而該對世界上發生的大小事有所自覺。這篇新世代行動主義與全球化〉便是探討新世代行動主義的崛起,以提倡一種新的全球團結力,落實人類追求公平正義的理想。

 

新世代行動主義是新興全球社會運動的依據,透過全球網路電子郵件或社群網站的串連,讓新世代社群能夠成功展現對社會公平的要求與行動力,表達對企業、經濟、環境等不公義之不滿。而支撐新世代行動主義的是「由下而上的世界主義」。當代新的社會權力來源自世界公民,即市民個人、團體針對特定議題展開實質的、跨國界的行動。知識與論述將成為權力的來源,青年人改變企業與政府所掌控之論述,並透過實踐行動,重新建立社會權力。一股又市民階層擴張的、由下而上的正義將被伸張。新世代行動主義在網路與通訊科技發展的支持之下,可以靈活運用網路、臉書、部落格、手機等多元形式,進行其串連與運動。

 

本論文所講的是一種理想性的行動表現,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願意挺身而出,成為「論述者」。可是,有人漠視周遭,有人明白發生了什麼卻不願意表達己見,只是作為安靜的受害者或旁觀者。不諱言,我身為一個20歲的青年,一直以來都是作為後者安靜的生活著。老師問:既然你反對一件事,那為什麼不加入他們?不走上街頭?我一直認為有人認真發聲,是因為他們自身擁有我所不能及的崇高使命感與自覺意識。我做為一個學生,關心社會卻對社會不付任何責任,不參與任何改變實為錯事。更糟的是,還常忽視生活周遭的事,缺少觀察世界的敏銳度。而這只是我一人,想想身邊有多少和我一樣的青年份子?是機極參與公共事務,還是謹守個人本份?我覺得沒有一定對錯,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價值觀,也有最珍視的事,無法做到這種積極上進、敢於行動的有為青年。但是至少我們能自我約束,不帶壞社會氣氛,讓社會向下沉淪。剩下得經由反思與反省過後,在一點一滴改變我們的行動,朝我們認可的事慢慢進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跨國主義與全球世代

應華103 499850183 周品君

全球化對國家(民族國家)會造成什麼樣的衝擊?

1.國家政治層次的空洞化

超國家層次的權力機制(區域組織.國際組織)對於國家具有強大影響力,使得國家層次的政府無法自主而形成空洞化。也就是外來機制影響力有時更腎國家內部機制。如韓國1998~1999金融風暴,IMF對韓國的經濟重整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2.社經發展選擇模式的窄化

全球資本主義運作有其規範,由超國家層次的權力機制維持(以資本主義機制.強制力等為懲處手段)。所有國家的公共政策選擇空間受到此一規範拘束限制。(如一國家若違背資本主義規範,則超國家層次的機制可能從外匯市場.股票市場操作等手段對該國進行經濟懲處)也就是說,實質界定一個國家的社經模式標準,較可能是國際組織.先進國家.跨國公司等。

3.嚴重的貧富差距

在國家內部:發展中國家內部只有少數都市.企業.個人有機會直接參與全球化的價值交換活動。反之其他則遭拒于全球生產分工體系之外,出現地區衰退.部門消失.企業倒閉,國家內部資源分配兩極化。

在國家外部:開發中國家與先進工業國家連結,使得企業得以參與獲得勞務外包與生產代工機會。若開發中國家企業無法發展特殊技能與核心專長,則停滯於商品價值鏈底層,先進國家則位於商品價值鏈中高層。如此,發展中國家與先進國家之間則產生無可跨越的數位落差。

 

奈及利亞事件__奈及利亞武裝入校掃射熟睡大學生

補充資料和讀後心得

499850236 應華103  馬儷維

 

這次課堂討論關於跨國主義,當中提到什麼阻止全球世代?談到奈及利亞事件,雖然老師簡單提到這是罕見針對大學生的恐怖攻擊,下課後我去網路尋找相關新聞,想更深入了解這事件的來龍去脈。在這裡就簡單把報導的重點整理一下。

 

這極端宗教組織__博科聖地他們反對西方教育、文化和現代科學,並禁止民眾穿襯衫和短褲。也禁止民眾參與選舉性的投票,因為他們認為沒有信仰的人正掌控這國家。

 

博科聖地從2009年製造第一起的恐怖攻擊以來,已經造成約2000人死亡。今年多次襲擊學校。

 

資料來源: 新浪新聞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930/10769093.html

 

心得: 讀完這篇報導,我覺得在台灣生活是很安全的事。對於奈及利亞事件,我感到很衝擊,沒想到在地球另一端,發生這麼可怕的流血恐怖事件,很多無辜的大學生死於槍械。大學生是國家的知識份子,這場流血事件讓可能殺死未來的國家領導人或重要人才,造成國家很大了的損失。雖然是遠在非洲所發生的事情,但因為全球化的關係,訊息流通到世界各地,並且奈及利亞是石油出產國,可能為這些暴亂而造成石油油價波動,進而間接影響世界各地。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