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Dokkio Sidebar applies AI to make browsing the web faster and more productive. Whenever you open Sidebar, you'll get an AI summary of the web page and can ask any question you like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page!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3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chai_yi792211@hotmail.com 9 years, 5 months ago

冷戰到反恐 499020257林佳誼

冷戰時期,由美國領頭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俄羅斯領頭的共產主義國家互相對峙,當時的世界,所有的國家都非常注重對外關係,而且互相抵制,彼此都會盡己所能了解彼此間的關係,因此雖然是處於隨時可能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緊張狀況下,但確實是一個平衡的狀態。反觀冷戰過後的現今,整個世界幾乎是由美國所領導,反而不是一個平衡的狀態,只要被美國貼上標籤的國家往往就被世界貼上了標籤,今天美國認定中東等國家是恐怖組織的源頭,大家也就同意了,但這卻很有可能是美國在背後有其他目標,例如美軍進軍以色列就是相當不合理的,但世界上站出來說話的人卻寥寥無幾。這看似不嚴重的問題卻明顯表現出現今時代不穩定的事實,以後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沒有人能預料,但大國造成的不公平確確實實地在發生,例如高緯度國家恣意開發,但氣候變遷造成災害的最大危險群卻是低緯度國家。 


冷戰與反恐--心得  應華106乙 40285212I 吳思萱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自然也出現了反全球化的聲音,甚至可以說並不算小。開始有人對於文化的一體化、強權的欺壓等等的副作用感到不滿,和平一些的有經濟反抗,例如反對麥當勞的開設,激進手段的則是恐怖行動,而這種趨勢也替全球形成了對立的局面。

‧反恐戰略以“軟”為主以“硬”為輔

美國反恐戰略的總體發展脈絡就是“由硬及軟”,“硬反恐”戰略和“軟反恐”戰略不是相互排斥,而是互為補充和利用。“硬反恐”戰略以刀光劍影槍支炮彈為主要特徵,顯示美國軍事威力和政治強權一面,是反恐第一階段的主要戰略,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這是兩個政治實體的對抗,戰爭雙方各有軍隊以及政治機構等國家機器,戰爭成為解決相互矛盾的一種途徑。“軟反恐”戰略則體現合作溝通,通過政策層面來協調反恐,比如加強機場安全檢查措施、進行情報分享和聯合攔截可疑人員、船隻和飛機等。在新的反恐階段,美國必將重視對“軟反恐”戰略的使用,這一方面是因為大規模軍事行動的目標已經達到,恐怖威脅不以國家等政治實體形式存在,更具個體和機構特點。另一方面是因為通過發動戰爭消滅恐怖主義難以取得預想效果,相反可能會激化矛盾,戰爭並不是解決恐怖主義深層次問題的最佳途徑。不過,在這個階段美國也不會排除“硬反恐”戰略的使用,比如美國將強化對“定點清除”的暗殺行動的利用。此外,“軟反恐”戰略雖然不會像軍事行動那樣造成直接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硬傷,但也將給相關國家帶來巨大長遠影響,而且美國在推行這一戰略時必然會更重視以“反恐的外衣”包裝“非反恐目標”,就像是“大中東民主改革計劃”實質是改變中東政治版圖一樣。

 

 

 

 

從冷戰到反恐--心得   應華103A 499850157 李艾庭

 

      說到這個主題,特別想討論一下恐怖主義與反恐。 在現代人的認知底下,包括我自己,一提到恐怖主義想到的都是中東、伊斯蘭教、宗教狂熱....等等,具有刻板印象的觀念。其實我們都被全球化底下的主流社會、強權國家給主導了。我們所認知的恐怖主義都是現今國際政治中,強權國家所定義的,如果換在中東人的角度來看,他們發起的活動只不過是聖戰,而美國所對他們做的事情才叫做恐怖攻擊。所以是一體兩面的、相對的。恐怖主義的起源真來自中東國家嗎?也許美國在霸權主義底下自生出來的產物,在國際社會居於領導的位階下剝削、不人道,才導致另一勢力的反抗。

 

 


 

 

03從冷戰到反恐--資料閱讀心得

499850286   陳怡伶

 

        提到這個主題,我最先想起的就是911事件。猶記得那時候我還在讀小學,根本不太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死了很多人,很恐怖。自911事件之後,反恐成為國際政治的重要議題。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恐怖組織越來越具組織性,並擁有越來越高的武力值。這些都對國際安定造成一定的威脅。而這件事對我最大的影響,或者可以說讓我清楚意識到反恐行動正在進行的是機場的安檢變得特別的嚴格,尤其是對隨身行李多了許多新的要求,不難看出911事件在人們心中留下的陰影和影響。全球化的來臨,為人類文明帶來了彼此交流的機會,同時隨之而來的還有不同文明間的衝突,甚至隨著衝突的加劇而引發戰爭。但不論如何,我都希望能以和平的方法解決問題,畢竟不論是恐怖攻擊或是戰爭,他們所毀滅的不單單是死亡名單上的個人,還有這些人背後的家庭。

 

 


冷戰到反恐       教育104林珧平40000106E

 

讀着歷史都明白過冷戰的力量,冷戰就像吵架的互相仇視敵人,卻你不發一言我不說一語,彼此以一種詭異的方式僵持著,乍看是定局,實際上卻默默地以強大力量遷至彼此,有可能是其中一方有背後勢力,或者自己本身即擁有龐大權力,於是用冷戰的方式,維持恐怖平衡。但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看歷史中的潮流也一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外乎冷戰。在我看來,國跟國之間有冷戰的關係,就和人與人也會冷戰一樣,不論時間長短,冷戰終究是在意。我們在意彼此,卻不願意你這樣逍遙、成功、自在、騰達等等,各種情緒使大家糾結吵架,與其合好但藏着恨意,冷戰是種過渡期的表現。


第三周 冷戰到反恐 閱讀與上課心得  應華104林品懿 40085033I

 

對於本堂課我最有印象的莫過於是小學時期所發生的911事件。新聞剛開始報的我跟家人正在餐廳吃飯,原本鬧哄哄的餐廳因為新聞的播報一瞬間安靜下來。大家都震驚於一般在電影中才看的到的畫面如今真實的上演,而且還是普遍台灣人心目中的強國-美國所發生。冷戰終結後,各國開始以經濟競爭為主軸的時代,因此,從冷戰以來所形成的南北經濟對抗格局,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有朝向激化的趨勢,也引發了所謂全球富國與弱國的爭議,另外,強國所掌控的國際經濟建制,每年定期召開討論全球經濟問題及其他相關的貿易、環保與科技問題,在弱國無法參與的狀況下,具有某種程度的議題設定壟斷權,也引發了所謂「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抗爭活動。中東等伊斯蘭文化的國家對於全球化這種經濟競爭不習慣,再加上其他文化因素:宗教不合、文化不合等,導致不理性的仇視西方國家。而西方國家則認為這樣的行為是不理性,所以絕大多數的反應的是進行聯盟來進行防衛。911 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北約及歐盟各國紛紛表示譴責恐怖份子及支持美國所採取的軍事行動,北約並引用第五條款(北約任伊盟國受到攻擊,即視同所有盟國被攻擊,並可據此提供各自決定包括軍事在內的行動協助),北約秘書長羅伯森 10 4 日表示:北約各盟邦支持美國所領導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心,一致通過無限制措施,包括:提供情報、領空、機場、港口、安全戒備、軍艦、加油、兵力、空中預警、機隊等相關措施。另 9 21 日歐盟領袖高峰會後發表承諾,將聯合打擊涉嫌恐怖攻擊案的激進份子及其支持者。另外加拿大、澳洲、德、法並同意出兵幫助美打擊恐怖份子。在西方國家都這麼強勢的狀況下,雙方的歧異會改善或是讓世界帶來危險?這是一個我們必須思考的。

 

第三週----冷戰到反恐 應華104歐陽太詠

    這禮拜老師主要談到冷戰時期,從1947年二戰結束冷戰開始,到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我想要討論的是這期間所出現的像是美國民權運動與反戰風潮所引起的嘻皮文化以及這些運動對在美亞裔的影響。

   首先就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1955-1968),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63年金恩博士發表的演說"I Have A Dream",金恩博士成為美國黑人民權領袖,也間接帶動了其他少數族群婦女的權益使之地位提升。從這裡就可以談一談此運動對在美亞裔的影響:1943年美國因為戰爭的需求而把"排華法案"廢除,在此之後美國又陸續對種族隔離相關政策做改變,到了1964年,最重要的一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影響最重大的"民權法",全面地廢除了美國各州對少數族群的不平等待遇。到了1965年,又通過了"美國移民法",徹底去除了華人移民在美國的種種不平等,1967年則進一步廢除各族群不通婚的法律,雖然美國民權運動看似告一段落,但時間拉到80、90年代,亞裔人士更加積極投入民權運動,1982年在美華裔陳果仁在底特律市因被誤認為日本人而被誤殺,此一事件激起了在美日本人及其他亞裔的憤怒,美國亞裔青年一代積極參與美國政治,致力於消除美國猶存的種族歧視。

   我看到一份資料,是目前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會長所寫關於在美華人民權運動的經過,他在90年代去到華盛頓之後,隨著在美時間越久,對於華人在美權益就越加注意,於是2000年時,開始專注投入要求美國針對"排華法案"向華人社區道歉,但這時候可以發現,美國國內對此議題並無太多著墨,導致連對民權運動熟悉的議員都不一定對"排華法案"有想法,不過經過多年的努力奔走與呼籲,組成了"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終於在2012年美國通過了對"排華法案"的道歉決議案。

   其實從上面的時間順序來看,在美亞裔的民權運動到目前為止還未停止,前述只提到華人,其他少數族群其實也有各自的民權運動,我的想法是:美國少數族群的民權運動短時間內是不會停歇的,美國看似自由,但對於種族,還是有許多人是持保守歧視態度,這是不管過去現在未來的在美華人都必須克服及努力的。

    再來,我們再把時間帶回到冷戰時期,我們來聊聊"嘻皮文化",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伍士托風波",裡面就是在描述美國的嘻皮文化,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無止盡的喝酒、嗑藥、飄飄然,但是如果深入探討為什麼5、60年代的美國青年要這樣放縱自己?當時美國社會正瀰漫一股反戰氣息,於是就有一群愛好和平的人在政府前面靜坐,靜坐時會唱些民謠,這些民謠成為後來"披頭四"的歌曲靈感來源,成為當時蔚為流行的音樂;而當時靜坐的隊伍中,有為數不少的印度人,印度人的裝扮:大鬍子、墨鏡、鮮豔衣服及飾品,造成當時嬉皮人士爭相模仿,就形成了嘻皮的典型打扮。而嗑藥喝酒則是對於逃避戰爭的一種自我安慰,也只是當時曇花一現罷了。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是,前美國總統雷根也是當時的嘻皮之一,因此可以知道,雖然有許多嘻皮放縱自己讓生命稍縱即逝,但還有更多嘻皮人士,在嬉皮反戰風潮過了之後,將愛與和平的標語放在心底,用更實際的方式去實現,追求真正的理想。

 

 

 

第三周----冷戰到反恐

                                                                交換生 楊家豪 

        恐怖主義已存在相當久,可以追朔到公元前 44 年古羅馬時期凱撒遭到行刺,就是由猶太人組成的「短劍黨」行動的;近代的恐怖主義則可以追朔到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革命的雅各賓黨派為了打倒原來的貴族,採取嚴酷的鎮壓措施,被稱為「紅色恐怖」。使用恐怖主義的行為有以下數個原因:一、引起社會大眾關注,達成宣揚政治目的。二、造成人們心中恐慌,使社會充滿在恐懼感下,以此獲得談判妥協。三、恐怖攻擊是一種以弱擊強的策略,可以以較少的成本,打擊統治者及對統治者施壓,是一種「不對稱戰爭」。

        美國的九一一事件,是一個相當大的重創,使國際社會將焦點轉向如何打擊及防範恐怖主義的威脅。從聯合國此一最高層級的國際組織,到其他各區域組織,再到國家間的雙邊關係(尤其是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雙邊關係),反恐均成為最主要關切的議題,也影響了國家間的互動。 因為這樣使得全球化受到阻礙,許多反恐辦法的設置是與全球化自由流動的核心裡想背道而馳的。而也使得國際關係有所變動,許多國家因此也開始合作一同對抗恐怖主義。

        美國學者Samuel P. Huntington在冷戰時期所提出的文明衝突論,認為未來的國際政治將以不同的文明區塊為基礎,而產生衝突與合作的互動關係,尤其是儒家文明將與回教文明合作而共同對抗西方文明。我們可以發現,九一一恐怖攻擊卻撞醒了一廂情願的「美國夢」,Huntington的「文明衝突論」早就預測出了此問題:「冷戰後的新世界,主要的衝突將不再是意識形態或經濟,而是文化,全球政治的主要衝突將發生於不同文化的國家和集團間。文明的衝突將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間的斷層線將成為未來的戰鬥線」。

第三周上課心得        499850561         夏建雄            應用華語(四)

1.德國總理2013

安格拉·多羅特婭·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1954717日-),婚前姓卡斯納Kasner),德國政治家,有鐵娘子之稱,是歐洲繼柴契爾夫人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領導人。2005年,她成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性聯邦總理,她也是兩德統一後首位出身前東德地區的聯邦總理。梅克爾擔心歐盟未能定義「未來貿易戰」的共同利益,現在歐洲的冷戰以保持「和平和自由」的目的已經實現。

2. 東盟10+3 ASEAN+3(東協加三、東協+中日韓、東協十加三、10+3)是指,經濟、文化等方面聯繫緊密的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協共同組成的合作機制的簡稱。亞洲通貨單位被提議成一個東協加三地區貨幣的加權平均,並且有以此為基礎的亞元的構想。其構想受到了來自已被歐元取代的歐洲貨幣單位的啟發。ACU的提議是為了穩定該地區的金融市場,不是真實貨幣,而是一籃子東亞通貨的加權值(以GDP、貿易規模等指標加權),用以作為衡量該地區貨幣(幣值)變動的基準。亞洲開發銀行正在審視和評估亞洲通貨單位的相關事務。其原定於2006年3月發布關於亞元評估的公告。由於外部原因此番公告被推遲,而該項評估仍然在進行中。一個評判小組討論於2007年2月引述了阻礙亞元發展的技術上和政治上的障礙。

3.冷戰(英文:Cold War)指的是從1947年至1991年之間,以美國和北約為首的西方集團,與以蘇聯和華沙為東方集團兩者之間的長期政治和軍事衝突。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蘇兩國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北約代表了自由民主制的資本主義政體,而蘇聯和其他鐵幕國家則代表了一黨專政的共產主義政體,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子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4. 世界反攻聯盟又稱「世盟」前身為「亞盟」(亞洲太平洋自由民主聯盟,舊名亞洲人民反共聯盟)。為因應國際緊張局勢,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先生、大韓民國大統領李承晚先 生與菲律賓總統季裡諾先生等三位國家元首共同倡議,於1954年6月15日在大韓民國戰時首都鎮海市創立亞盟,並召開第一屆大會,大力鼓吹反共產國際侵略 主義、反極權暴政。

5. 亞裔美國人(簡稱亞裔美人)指的是具有亞洲血統的美國公民,包括了華裔美國人、菲律賓裔美國人、印巴裔美國人、越裔美國人、韓裔美國人、日裔美國人或其他血緣來自於亞洲的美國人。根據牛津辭典,「亞洲人」這個辭彙在美國通常被視為僅有東亞血緣的人而已。「亞洲人」(或「亞裔」)便通指據有東亞(包含越南)血統或任何有內眥贅皮特徵的人。然而這樣的說法已不附合近來美國政府的定義,目前在美國常常會將來自東亞、南亞、東南亞不管有無內眥贅皮特徵的人都認作亞洲人。在美國的人口普查中,起緣於遠東、東南亞、及印度次大陸的民眾都被介定為亞裔族群。

6. 韓戰,又叫朝鮮戰爭,係喺朝鮮嘅一場仗,由1950年打到1953年,估計死咗過百萬人。主要係共產主義同資本主義兩個陣營,爭地盤而打。最後重出現咗南韓同北韓兩國。

7. 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常被簡稱為二次大戰二戰等)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以及所有的大國,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佈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而包括有南京大屠殺和猶太人大屠殺以及在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至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8.伊拉克戰爭(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是以美國軍隊和英國軍隊為主的多國部隊正式宣佈對伊拉克開戰開始的。澳大利亞軍隊和波蘭軍隊也參與了此次聯合軍事行動。軍事行動是在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所發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兒子在48小時內離開伊拉克的最後通牒到期後開始的。

9. 無人飛行載具乃是指向藉由遙控或者自動駕駛技術,進行科學觀測及偵查等任務的飛行載具。與傳統飛機相比較,具有操作成本低、運用彈性大及支援裝備少等特性。

10. 恐怖主義一般是指有意製造恐慌的暴力行為,意在達成宗教、政治或意識形態上的目的而故意攻擊非戰鬥人員(平民)或將他們的安危置之不理,這類行動由非政府機構策動]。在刑事法律上對恐怖主義的定義都不一致。有些定義還將非法的暴力和戰爭包括在內一般來說,犯罪組織以相似的手段來勒索保護費或執行沉默守則並不被視為恐怖主義,不過如果由具有政治動機的組織來實施這些行動也有可能被視為恐怖主義。

 

 

 

從冷戰到反恐之心得 

周欣宇 

          應用華語文學系大一乙班生 

             看了有關的資料後,我能體會到一句老話——世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人類自古以來就是群居的生物,但因為土地的搶奪˴利益的衝突˴民族歧視等…..而分裂隔絕。

            但經過世界第二大戰後,歐盟的成立。各國為統一貿易、農業、金融等各方面的差異,大部分國家都放棄了屬於它們的一些獨有文化。如貨幣等….雖然,我個人覺得這樣頗為可惜,虽然這樣做的卻讓這些國家獲得了非凡的成就與進步。這也充分地讓我們明白團結的成果。在世界另一邊的東南亞也一樣,為維護彼此的利益而聯合起來。

            歐盟與東協實質上的差異也是有礙於東方國家的發展。歐盟有著各國嚴守的律法,以防止破壞各國的感情東協就沒有一套明確限制各國的律法。由於這種含糊不清的界限,是的東方一部分的國家發展較為緩慢。除了發展速度,最能看出其中分別的還有人權的觀念。東方人民,尤其是上個世紀的人們,對於人權並不是很熟悉。尤其是在資訊與生活艱苦的年代,東方的人們往往連三餐都不溫飽,更別說什麼人權了。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人民的個性。東方人民都較怕事,容易為自身的利益而出賣同胞。這種自掃門前雪的個性,也是阻礙民主發展的高牆。西方的人民從小就被灌輸如何表達內心的意見與想法。在環境的影響下,他們對不公平或不合理的事,會極力的對有關當局反映。所以西方的政府機構的運作會比東方的來的更完整併更維護人民的權益。

          九一一事件的發生,讓全世界陷入恐慌。 19名恐怖分子以劫持客機,將美國標誌性的建築物—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撞毀。這次的襲擊對美國來說無疑是嚴重的打擊,上前美國人因此喪生。對於美國的經濟的打擊更為嚴重。這次事件喚醒各國聯合反恐的意識,也深切的了解到恐怖分子的威脅。

          又一次,各國為維護各自安全而聯合。這說明了,當一個災難或禍害降臨時,各國就會相互給予幫助以避免災害。這或許是人的本能,遇到危險時就會尋找夥伴的幫助。也因為這樣,各國可以擺脫冷戰的時期,再度連接在一起。個人的力量永遠不比團體的強。落單的比群體容易被淘汰。

 

 

第三周心得

陈秋琳 (交换生)

Last week, Prof Yang discussed about how American Born Asians are increasingly fighting for their rights as citizens. In a White dominated country such as America, where racism is still a huge issu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is is an uphill battle. This topic reminds me of a team of young East Asian filmmakers on YouTube called Wong Fu Productions.

 

Wong Fu Productions specializes in short fictional films that feature interesting and insightful contents. What sets them apart from the rest of filmmakers on YouTube is that their cast is mostly make up of East Asians actors and actresses. They used to receive comments about why there are no Whites as main leads in their films. I believe they have a reason for this.

 

One of 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is the widespread of homogenous culture, largely influenced by the West. Films play a big role in this, especially Hollywood films. This is because film is a global medium that reaches a huge amount of audience throughout the world; portraying ideas and conveying messages by filmmakers. It has the ability to shape our perceptions and direct our aspirations. And Hollywood is a big player in this market, making active efforts in promoting the American culture to the world which results in cultural imperialism. The main leads in their films are usually dominated by Whites. East Asians are only cast as supporting roles which usually revolves around villains or stereotypical characters. Only exceptions like Bruce Lee or Jet Li, who are East Asians with martial art skills, are given major roles. (Wat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UoTP7bgyrE for examples) They have no qualms about humiliating East Asians on the big screen, with the most recent example of Mr. Chow in The Hangover. What kind of message does this convey to people? Especially to the Whites in America? It also shows that racism against East Asians still blatantly exists in America and judging by how it is being tolerated on the big screens, Hollywood encourages it.

 

Therefore, it is refreshing to see Wong Fu Productions who based their films largely on American Born Asians. They allow viewers to steer away from English-speaking films which are dominated by Whites. Through their films, they prove that East Asians are not necessarily just spies or butt of jokes. They can be wonderful storytellers too. In response to East Asian discrimination in Hollywood films, Wong Fu Productions even made a mockumentary called “Saved by the bell: The Movie”. It mocks movies such as 21, Dragonball Evolution and Cloud Atlas, for their refusal to cast Asians for lead roles. It is disheartening to learn that American Born Asians are still facing racism in the 21st century. You would think that in such a cosmopolitan country, people would know better than that.

 

Hence, in order for Asians to be treated as equals in America,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because racism cannot be eradicated from people’s minds overnight. People like Wong Fu Productions are making progress, slowly but surely. In 2011, their hard work paid off and their efforts were recognized when they were invited to Obama’s Christmas Reception as Advocates for East Asians.

 

Here is a link to one of their work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xHPtEsmFc

 


 

應華大四(B     499850717      蔡愛琳

 

《恐怖主義對當前國際關係的影響》心得分享

 

     恐怖主義的方式,事實上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中已經存在許多年了,它被用於人們反對統治者的手段,以此來達成自己的政治主張。這些人實施了恐怖主義的手段,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恐怖主義的活動的確能引起社會上的關注,達成宣揚政治主張的目的。其次,恐怖主義造成社會人心普遍的恐懼,這樣不僅能夠引起人們對其所欲訴求政治目標的關注,同時可以造成社會上的恐慌,而使人們願意對恐怖行動的目標進行妥協。第三,恐怖主義往往會造成統治者的損失及困擾,更能夠使到統治者的統治形成受到重挫,迫使其讓步。此外,借此機會可以直接對統治者構成傷害。例如:對於統治領袖及重要官員的暗殺,影響政權上的穩定。第四,對於實施恐怖攻擊者而言,此行為是一種以弱擊強的策略,除了可以減低成本之外,更能夠獲得打擊統治者及對統治者施壓的管道。

 

     現今社會,人類的文明與發展一直都在迅速的前進中,武器的種類,甚至是威力,更可說是一日千里、推陳出新,一直都在持續地進步中。而現今的恐怖分子,手裡都有著各種不同的武器,這些武器造成了對社會上的恐慌與不安,人民的生命更是受到了威脅,產生了危機意識。就美國而言,他們四處忙著反恐怖,但自己卻也屢屢成為了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這讓美國人民也陷入在了寢食難安當中。相比於其他組織而言,恐怖主義對國家以及社會的危害要大得多,它不僅有組織性、有制度性,更因為帶有政治目的而導致了極端與瘋狂的行為。再加上恐怖主義的存在與民族、宗教矛盾以及複雜的國際形勢密不可分,這也註定了反恐怖鬥爭的複雜與艱難。除了會影響到周邊國家的安危之外,更嚴重破壞了各國民族的和睦,引發了社會動盪與不安,對於各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產生了極大的阻礙。同時也影響了一些國家世俗政府的形象,造成了政局動盪、社會不安的現象,破壞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論文中對於九一一事件發生後所引發的種種威脅與反恐戰爭等事件,的確對於當前的國際關係產生了明顯的衝擊。當中包括了國際議程的轉變、全球化發展的受阻、大國關係之間的變動以及文明衝突的擴大等等。這些事件的影響究竟會維持到什麼時候,幅度會擴大到什麼地步,都將視恐怖主義威脅持續的時間與程度而定。我也認同學者的觀點,從當前對付恐怖主義的成果而言,一昧地運用軍事打擊手段並不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解決的方式必須從根本做起,由於恐怖主義而引起的一切政治、經濟、宗教及社會等的因素,唯有這樣,才能夠徹底及有效地根絕恐怖分子的威脅及其所帶來的一切影響與後果。

 


從冷戰到反恐 上課心得

應華104 張婷婷 40085008I

 

     老師在上課時提到前陣子奈及利亞將近五十名大學生在睡夢中被殺的恐怖攻擊事件是相當特別的,因為大部分的恐怖攻擊,基本上是不會針對大學生,也就是精英份子這一塊。剛好我也在國際新聞和網路上看到一些關於此恐怖攻擊組織博科聖地的資料,覺得這個組織的成立宗旨和其所發動的校園攻擊,和老師提到的有極大的連結。博科聖地的官方名稱是Jama'atu Ahlis Sunna Lidda'awati wal-Jihad,在阿拉伯語是「致力於推廣先知教導和聖戰的人」,暱稱為Boko Haram,在非洲方言豪薩語的意思是「禁止西方教育」。該組織不僅反對西方教育和文化,也反對現代科學。他們禁止民眾穿短衫和短褲,也禁止民眾參與選舉性投票,因為他們認為沒有信仰的人正掌控著這個國家。他們現在的目標是要把伊斯蘭教佔50%、基督教佔40%的奈國徹底地變成伊斯蘭國家。根據《時代雜誌》整理出的四大點,說明了該組織可能會比塔利班對世界危安造成更大的威脅。第一,此組織是由教士莫罕默德‧尤瑟夫所創立。2009年,BBC採訪時,他曾表示如果與伊斯蘭教教義相矛盾,他會拒絕承認地球是圓的的和雨水是來自被太陽蒸發的水等事實。第二,現任領導者席卡的懸賞金比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還多。第三,其組織討厭西方文明。第四,當地溫和派的伊斯蘭教徒也不支持此組織做法。

     在資料尋找的過程中,我覺得讓我最感意思的是2009年,組織創辦人接受BBC採訪。BBC可以說是眾所皆知的西方文明散播之一的代表,但是該組織創辦人卻接受他們的採訪,跟他們「禁止西方教育」的理念相當違背。


從冷戰到反恐-心得
陳嘉煒-應華106(40285231I)


 
 

  戰爭是這個世界上最不能避免的利益政治目的進行的武裝鬥爭。以武力為手段傷害對方。戰爭無情的代價就是賠上的只是平民百姓無辜的性命和毀壞家園。戰爭一向是文化的表現,往往是文化形態的一個決定因素,在某些社會是文化本


  最近美國為了做好反恐怖份子的措施,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在世界各地實行網路監控引起了多國憤怒與不滿,繼德國、法國在歐洲聯盟峰會要求美國簽署「不監控協議」後,德國和巴西也與19國聯手擬定一項草案,加強保障網路隱私權,這也是國際首次對美國大規模監控。根據報到指出,草案將提出聯合國1976年「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任何人的隱私、家人、家庭或通信都不應受到專斷或非法的干涉」的部分加入網路隱私權的內容。這個讓人看似很了很憤怒的美國監控感覺自己在網絡上的一舉一動甚至私人資料都會遭人監控一定會被告上法庭罪名成立。
  
  可是最近美國紐約的聯邦法官鮑利(William Pauley)27日判決國家安全局(NSA)的大規模電話監聽計畫合法,未侵犯美國人民的隱私權,點燃一場最後可能得由最高法院解決的法律衝突。因此,認為監控的理由因素是合法可以構成的。認定政府的監聽行為合法,私人資料免遭他人搜索、取得為公民的基本權利,然非絕對權利。

 

從冷戰到反恐

應華106 40285207I 劉法柔

 

       「冷戰」一詞, 相信對許多人都不陌生〭 一般指的是二戰後的世界兩強--美國及蘇聯各自拉攏盟國組織成世界主要的兩個陣營--美國的右派陣營以及蘇聯的左派陣營〭由於雙方都擁有致命的核子武器, 因此誰也沒有先動手, 他們知道, 如果任意妄為, 強大的武器很可能會毀了整個地球〭而此時期最緊張的兩個時刻非「古巴飛彈危機」及「越戰」莫屬了〭古巴飛彈危機中, 若不是甘迺迪派親弟弟去密會蘇聯大使, 以密約的形式解決這場浩劫, 地球可能已經變成輻射指數高到無法讓人類生存的星球了〭另外, 越戰的發生不僅造成北約與華約之間越發緊張, 同時, 美國戰敗的消息也引起國內一波又一波學生運動〭 如果美國國內政治氣氛不穩, 經濟狀況勢必會惡化, 而美金作為世界貨幣, 如此急遽的變化將會影響世界經濟生態, 甚至造成金融浩劫〭

       至於反恐則是美國於911事件後為避免同樣的慘劇再次上演, 召集盟國進行一場「消滅國際恐怖主義」的肅清行動〭美國所提倡消滅的國際恐怖組織多半與伊斯蘭教國家相關聯, 例如蓋達以及塔利班〭反恐行動至今仍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最近美國除了成功暗殺賓拉登外, 也將無人飛機投入戰爭之中, 更「有效」地清除反叛者, 然而, 根據數據顯示, 其實有許多無辜的百姓死於暗殺機的炮擊下......〭有報告更顯示, 無人機殺死的無辜人民是恐怖組織分子人數的好幾倍〭

       這兩件事至今都烙印在人們心中, 不禁讓我思索: 難道只有發動戰爭才能夠解決這一切嗎? 人們不能和平地, 理性地去思考嗎? 我認為這兩起事件其實跟種族議題有很大的關聯, 而面對種族議題, 我們需要的是同理心〭試著以對方的角度去看待, 也許就可以發現問題所在, 進而避免開戰的必要性〭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