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and Slack.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2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家豪 9 years, 2 months ago

楊老師的話

 

各位同學:

 

記得要在上課前,讀一下閱讀材料。


全球化與世界生活499020257 林佳誼

 

我們的生活與全球化息息相關,全球化這個現象早在我們爸媽那個年代就出現了,那時候美軍援救,台灣社會上流通著美國的各種東西,只是那時候還沒有全球化這個名詞出現,但這個現象隨著科技的發達與交通工具的進步正在悄悄進行,漸漸的不只是物品的流通,包括物流、資金、細菌、病毒、文化......等等,尤其是文化交流的全球化,才能讓現在我們在大街小巷看到各式各樣的衣服、食物......等等。全球化對生活所造成的影響現在已經不單單是我們眼睛所能見的,像是食物、衣服、文化這些,有更多更多的問題出現,像是帝國主義擴張、金融海嘯、文化壓迫、跨國宗教戰爭,這些都是因為全球化的現象所產生的一些問題。俗諺說:船能載舟,亦能覆舟,全球化對人類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也同時對人類生活帶來許多更恐怖、我們更想像不到的事情發生。我們生於這個全球化對我們來說習以為常的世代,時時需要注意許多細節,雖說有些是其不足以造成什麼世界性的大事情,但我們要注意全球化在日常生活中對他人帶來的不便利與尊重。

 

 


02全球化與世界生活--資料閱讀心得

499850286   陳怡伶

 

        我想「全球化」這個詞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一點都不陌生,早在國中的社會課本中就出現並學習過這一個概念了,更何況我們早已在「全球化」的環境下生活了這麼久。在文章中,作者提出各個學派對「全球化」所抱持的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全球化存在已久;有人覺得全球化是帝國主義的擴張;有人認為全球化讓世界的資源得以共享;有人覺得全球化的發展無法預期,而社會也因全球化而不斷的改變。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地理上的限制減少,世界確實逐漸走向了地球村的發展模式。全球化為我們帶來了不少的好處,像是資訊的流通、資源的應用。除了好處,全球化的發展也為人類帶來了新的問題,例如:前陣子美國的金融海嘯就對世界經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SARS、H1N1等疾病的擴散,這些都是全球化之後我們所須面對和關注的議題。另外,我認為作者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全球化並不表示文化會趨向單一化。雖然全球化後,有許多大廠牌、大財團、強勢文化的崛起,讓人類發展的舞台上顯得更加多元、更加自由,但同樣的,全球化亦對相對弱勢的文化造成不小的衝擊和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能保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並讓居民對自己的文化產生認同,我認為是值得人民與政府深思的課題。

 

 


 

 

全球化與生活世界閱讀筆記與心得 應華104 林品懿 40085033I

在閱讀材料中,我在全球化影響人們消費的壯況時,我讀到一個非常有趣的名詞叫”布波族(BOBOS)”,美感式消費為此次文化團體的特色,他們通常為白領階級且相當富裕,會做自認相當高貴的消費,購買部分收入捐助印度貧童教育基金的昂貴手工圍巾,就比買大賣場裡廉價且大量生產的成衣圍巾,來得令人感覺驕傲。因此有些商業頭腦的商人就會想賺布波族的金錢,教育人們要有幫助他人的情懷,藉此提高成本獲取利潤,在全球化的狀態下,這種想法與消費活動當然更加活躍。說到消費活動,現在有很多人常常喊著”使用國貨”,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購買由台灣生產的貨品。其實在全球化已經是個basic的概念下,我們常常因為自己慾望或追求風潮流行之下,選擇國際知名大品牌,如Panasonic, Philip等。甚至這幾年,台灣人開始喜歡找民間代購國內沒有進口的物品,如美國衣服品牌A&F等。這也是因為全球化藉由媒體或是網路等讓國人擁有以除了國內品牌外的選擇。因此在地化品牌因此有被削弱的現象,如何加強本土品牌的競爭力以及讓國人對這些品牌肯定,將會是全球化時代我們必須面對的重點之一。

我覺得全球化對我最大的影響就在於,我開始破除對一些國家的既定印象。我以前覺得韓國對我來說是個相當負面的國家,在球賽中手段不光明、男人愛家暴、女人很悍等等,但後來開始有哈韓熱潮,韓國演藝圈開始攻佔全世界版面之時,我也跟著開始哈韓,才發現有很多與我之前的印象不合,知道韓國好強的民族性之後,似乎多少能了解球員身上所背負的壓力;現在的韓國男人很多蠻顧家也認為女性是該捧在手掌心的;女人會個性較剛強是因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必須扛起家庭重擔,自然衍伸的性格。


第二週-全球化與生活世界

應華系103 林安俐 499850729

這學期的第二次上課就討論了全球化跟生活世界的關係,這堂課雖然是"全球化與華人" 但議題都比較注重全球化如何影響台灣

上課的時候老師也提了幾個問題,比如在台灣早餐都吃什麼、出席代表自己國家的活動要穿什麼衣服等等問題。

討論吃什麼當早餐的時候,我發現現在台灣的傳統早餐店沒有以前那麼多,因為全球化的關係讓許多西式的早餐到台灣,比如麥當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除了早餐之外,台灣也有很多不同的西式餐廳,例如Fridays, NY bagels, burger king等等的西式餐廳在台灣都是非常普遍的。

另外一個問題我們探討到如果有選一套代表自己國家的衣服我們會穿什麼,

這個問題讓很多人回答不出來,如果說穿旗袍就會跟中國代表相同,我覺得除了原住民的服裝沒有其他較具有代表性的衣服可以選擇。

這也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我認為台灣目前還缺乏讓世界更認識台灣的一些文化,因為畢竟許多都是跟中國文化相同,並沒有太多可以做區隔。

我覺得這次上課主要重點是讓我們稍微了解全球化是如何影響台灣,因為不是常接觸的議題,但真正探討的時候就會發現有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並且了解全球化的重要性。

 


 

第二週上課筆記

國文系四丙  葉姵妤  498203034

 

老師提問:早餐吃的是西式?中式?時中時西?

發現吃西式早餐的人越來越多,而吃中式早餐的人越來越少。

當今西式早餐的代表─麥當勞,在1984年進入台灣。全台第一家麥當勞設立在台大附近,新生南路上。

在麥當勞進入之前,台灣幾乎沒有西式早餐。

現今因為全球化的影響,讓這個世代出現改變,全世界幾乎都有麥當勞。

麥當勞已成為全球化標記,也被指是社會「麥當勞化」一個國家麥當勞價位也反映著這個國基經濟與消費能力。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更用「大麥克指數」── 一個大麥克在不同地方貨幣價格比較,用以非正式評估這些貨幣購買力平價。

因為麥當勞幾乎等於美國文化和生活方式,其國際商業擴張已被稱為美國化部份和美國文化帝國主義,因此麥當勞是世界各地反全球化人士抗議目標。

所以看一個國家是否准許麥當勞開設,可以知道該國對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

 

老師提問:若舉辦國際學生會,會穿什麼服飾出席?

學生的答案是:傳統的旗袍、馬褂佔大多數。

但也有些人選擇原住民服飾及客家花布,也可以顯出台灣的特色,更能區別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不同。

 

老師提問:台灣的服裝從何時開始西化?

答案是從日據時代便開始西化,由婚紗是西式婚紗,男生穿黑西裝、女生穿白婚紗可以看出。

因為中國傳統的結婚服飾以大紅色為主,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哩,黑白兩色屬喪。

藉由這種改變,可以知道台灣服飾已受西化影響。

 

2007年1月9日,蘋果電腦公司正式推出其首款智慧型手機iPhone,從這時開始,蘋果崛起,並快速全球化,

截至2013年4月,蘋果在全球已售出高達3.56億部iPhone。由這驚人的銷售數字,便知道iPhone是個成功的設計。

 

 

電影是文化的載體,如〈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

〈海角七號〉代表了日據時代的台灣;〈賽德克‧巴萊〉描寫泰雅族抗日的故事,片中有大量的泰雅族文化的象徵。

拍電影必須考慮市場的不同,投入不同的資金,如〈海角七號〉、〈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第二周 論文心得 <系統或生活世界>

應華104 李怡慧 40085005I

 

媒體在現今社會扮演著無可取代的角色,即使閱聽人對此褒貶不一,也無法撼動媒體的地位。我認為多數的媒體仍存於系統世界中,在每個新聞或電影背後,在乎的不外乎是收視率、金錢,或是為了權力而混淆視聽,成為操縱民意的工具,就像強勢媒體(如:CNN、Hollywood)意圖營造出恐怖主義的醜惡形象,而忽略了公正公平,主導權勢的人們,可以運用媒體為操作手段,在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下,媒體稱不上溝通的角色,這是我認為多數媒體不存於生活世界中的緣由。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媒體亦有其功用,媒體傳播許多資訊,像是氣象預報能快速告知人們該注意防曬或防颱等資訊,也能讓我們知道許多世界所發生的事,只要我們慎選媒體,從多方管道了解同一件事件,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理解媒體報導事件背後的目的,就能判斷媒體的真假。之前有聽過一位主播的演講,她認為現在媒體會分黨派,是因為收視率的緣由,會播報名人隱私,也是因為要配合民眾喜好。這樣的說法並沒有錯,但我更認為背後原因並不只是如此,政客利用媒體播報假新聞獲得選票,而商人利用置入性行銷等,傳遞許多消費觀念給民眾,讓許多民眾不再是為了實質需求而消費,這些行為反倒成為媒體的功用,這樣的媒體,應該是較偏向系統性的,媒體成為控制手段,讓人失去自主性。在這樣的媒體現象底下,對於媒體工作者而言,是一種無奈,我認為在媒體的專業性尚未建立前,媒體仍無法帶給生活世界許多正向的貢獻。雖然這個機會很渺茫,但我希望媒體能夠真正走出控制,帶給人們最公正的純淨新聞,傳播真實訊息,真正進入生活世界。

 

 

 

 

全球化与生活世界 - 上课笔记及心得

黃錦賢   交換生(國文系)   90299017X

 

1)全球化让我们现在的世界(环境)不一样了,就从简单的早餐来看:

  • ·         从前传统早餐是豆浆油条等
  • ·         现在有了西式的早餐,麦当劳(1989年进入台湾)

因为生长环境变了,那传承自己的文化的观念也可能变了。

那当要用自己的文化来代表自己时,有挺多国家由此困难,例如:澳洲、台湾等等。比如在APEC会议时,大家会穿上主办国家的传统服饰。

  • ·         通常这些国家会用自己国家的原住民服饰来代表
  • ·         APEC -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宗旨是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保持经济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拥有21个成员地区。

2)台湾的服饰是在日本时代就西化了。(当时日本人结婚就穿白纱了,台湾也是。但是中国(华人)还是以红色为主)

3)智慧型手机也是全球化的表现。(Apple等)

4)电影:用来传承自己的文化,例如:《海角七号》、《賽德克·巴萊》,主要对象是台湾市场。但是美国电影大多主要是全球为对象。

 

总结:

老师提出的其中一道问题:我们以前可以(__),你现在不可以吗?

  • ·         不可以的原因就有上个时代的观念没有现在的全球化/全面,因此很难活得像以前人一样。我们一出生就注定与上一代不同了。

另外,麦当劳进入台湾,带进西方的饮食,就代表了全球化的现象。那换句话说,西化就等于全球化吗?

 

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全球化并不代表是西化,只不过强大国家多是西方国家而它们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国家,如美国、欧洲,所以就会有全球化等于西化的错觉。

那从早餐来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全球化的现象是大多人不会想到的。这不仅让我联想起新加坡的早餐,也真是多元化,有南洋风格的、中式、西式、马来式、印度式等等。而这样的多样化早餐是不是反映出新加坡的全球化现象?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吧。

对于国家的文化代表问题,新加坡也有相同问题。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为了不偏袒任何一方,最后选择了土生华人(Peranakan)的服饰来代表新加坡。

 

 

全球化與生活世界心得的報告 

周欣宇 

          應用華語文學系大一乙班生 

      在二十一世紀這樣的科技時代,全球化的攻勢比以前來的更快更猛的最大因素是通訊工具的進步。

 

      古時候,人們因通訊的落後而無法獲得各地的資訊,所以當時社會的年輕一輩所接觸的文化與事物都是由父母傳述。各族的文化自然不會受到太大的打擊。同時也因為當時生活較艱苦實樸,對於一些新的事與物都不會有太大的興趣。那時候,連最基本的通訊都是那麼的困難奢侈,跟別說要出國了。

 

      回到現實生活中,年輕一輩對這個社會的改變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感想。因為我們出生時的生活與現時十分相似。但對咱​​們父母或祖父母而言可能就不同了。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人們就更能感受到這種截然不同了。但自從近百年以來,媒體˴ 交通˴通訊等….的進步,大大的拉近世界各國的距離。人們的生活開始得到保障,能力也有所提升。這時要求的事物就有會與以前有著明顯的不同。每個人都會想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想趕上世界的流行。

 

     我曾經聽過名人講過一句話:“創新是惟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則競爭將淘汰我們。”這句話充分的表示出這個時代的運行模式,也是全球化發展得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隨著這股潮流的衝擊,許多行業甚至文化都受到嚴重的影響。這也反映出想要走進時代的市場,就必須讓你的行業就得改變。將其改變到大眾化,使新的一代來認識並選擇從事它。只有這樣才能繼續在市場佔一席之地。話雖然說的簡單,但要讓許多老一輩的人們去改變他們從事了一生傳統行業與文化真的談何容易。

    

     許多人都會以一個國家的全球化的程度,來衡量它是否是個先進發達的國家。這種衡量方法其實表現的就是人的模仿的本質。當我們從電視上看到西方國家的器具˴ 用品˴ 服飾˴ 甚至食物,我們都會不自覺的想要擁有或是嘗試這些用品。電影也是一個重要的推手,它會有意無意向人灌輸一些觀念。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常在街上看到小孩子要求父母購買玩具或自己會刻意去購買某牌子的東西。

 

      全球化是一個國家通向國際發展的橋樑。但通過這座橋樑的同時,這個國家的人民也正在接受著許多改變。能適應的將成為強者,不能的就會被這個時代給淘汰。

 

全球化與生活世界

應華系10440085021I 沈佳蓮

 

    全球化的時代,世界有幾件事正在改變,從詹睿然研究員的報告來看,目前幾項生活型態的改變包含人口、經濟、網路及近來興起的環保工作。以臺灣來看,也許是受限於經濟考量,也許是新時代價值觀的轉變,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不生育,甚至不結婚。臺灣的高齡化社會降臨,首當其衝的即是成年人的負擔。成年人為了減輕負擔選擇不生育,可是同時背負養育上一輩的責任,惡性循環下,未來成年人要共同負擔的責任將不減反增。除了肩負的責任外,更會影響都市化及人口流動的趨勢。全球化的經濟型態,使的世界資金流動快速,傳統國界對經濟的控制弱化了。分工與整合是各國共同撐起世界經濟的方法,人才也隨著產業無國界向各地移動。促使全球化快速發展、實質國界無效化,讓人類超越時空限制的無疑是網際網路的誕生。尤其近年來,科技發展之迅速,更讓各地各角的訊息都能同步。也通過這種型態,全球化就如同"牽一髮動全身",任何角落發生的事,都有可能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新衝擊。最後一樣是因應世代變遷,為了能永續經營所興起的工作-環保。

 

    對任何人來說,全球化無疑深入了他們的生活,無一不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可是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該展現什麼樣的態度、保持什麼樣的價值才能真正傳承與創新呢?就我而言,我也是選擇不生育的一員。原因在於我無法保證我們能給予下一代更好、更優質的生活,無關乎傳宗接代的責任,而是只有在我能真正完善自己的生活後,才有餘力養育下一代。因此,我也常思考當我年老時,是不是也會成為下一代的負擔?社會要負起照護老年人的責任嗎?我認為在一個高齡化的社會,政府、社會都要做出相應的措施,事先規畫對策才能在迎接老年化時代時能及時做出反應,而非束手待斃。但是,我認為身為這時代的人們,不能完全仰賴政府或他人協助。我們在做選擇的同時,也要為未來擬好配套,各人要先為自己負責才是。我們可以選擇不生育,當然也能選擇當我們年老力衰時、當我們與世長辭時的安排。事先為自己打算遠比他人不稱心的安排好。作為一顆小螺絲釘,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全球化社會中重要的一環。無論生活如何改變,我們都能做好自身本分,為自己抉擇應該保持的思維。

 

全球化與生活世界 閱讀心得

應華104 張婷婷 40085008I

 

     讀完閱讀材料後,我對於其中一篇提到的台灣韓劇現象特別感到興趣。一些台灣人的反韓情緒是眾所皆知,主要是因為台韓經濟和體育賽事間的競爭,不過,即使如此,就算反韓,對大部分台灣人來說,韓劇還是不能不看。

     在全球化的消費市場下,我覺得多媒體,尤其是影視產業和網路對普羅大眾影響最大。1999年,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開放外國電影配額,韓國電影人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甚至不少男性影人剃光頭在首爾國廳、光華門靜坐,所獲得的政府回應就是韓國電影院要放滿146天的本土電影和電視節目要播放一定比例的國產電影。大概在1998-2000這段期間,是韓國影視正興運動的蓬勃發展期,政府刻意扶持,使原本影視節目製作水平超越港達,直達日劇製作的標準。之後韓國政府也協助推廣韓劇到海外市場。台灣開始接受韓劇,是從李英愛主演的<火花>開始,接下來的數年到現在,台灣都是籠罩在吃飯時間看韓劇的風潮下。一位韓國學者Kim觀察到台灣的韓劇風潮成因裡最重要的元素是在於台灣電視台重新製作韓劇的內容,並進行常態性的中文配音,透過這個舉動,才真正打開韓劇在台灣的市場。一些人可能也會對於韓劇進行中文配音有疑問,一般來說,不是原汁原味的原音比較好嗎?我在網路上,找到一個具有說服力的原因:一開始韓劇的潛在觀眾就是在家沒事做的婆婆媽媽,如果是韓國原音呈現,那麼這些婆婆媽媽就不能邊做家事邊看了,而必須緊盯螢幕的翻譯字幕,如果是中文配音,對她們來說就省事多了。現今台灣的看韓劇風潮,不只侷限於婆婆媽媽中年階層,也往上和往下的年齡層拓展。也順著韓劇風潮,許多旅行社的套裝行程也會打著偶像劇觀光景點的行程吸引女性觀眾,像是拍攝<冬季戀歌>的韓國南怡島就是觀光勝地。

     從這以上種種看來,我覺得相對於實體的產品,文化這類的軟實力也不容小覷。台灣自從退出聯合國後,政府方面一直致力於參加國際組織,這方面的努力不能忽視,但我也認為台灣政府可以學習韓國政府扶植影視產業的態度,我想一旦發展起來,勢必會帶來許多的效益,如台灣的觀光,也會將台灣的形象展現到國際。我有一些非常具體的例子。我一個同學透過一網路交換明信片的平台認識一位挪威人,這個挪威人知道我同學是台灣來的,就和她提到「Demon by the side」,一開始她還意會不過來,後來才發現那位挪威友人指的是台灣由賀軍翔和楊丞琳主演的偶像劇<惡魔在身邊>,那位挪威人透過Youtube看見這部影視作品,也對台灣留下一個印象。再者,從印尼實習回來的同學那裏得知,一些台灣過去的偶像劇在印尼的電視上有播,也滿受當地人歡迎。

除了Youtube外,我覺得Facebook在全球化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平台。前些陣子,馬來西亞發生選舉黑箱作業,我第一時間得知這個消息,不是在新聞,而是在馬來西亞同學的臉書塗鴉牆上。

     在全球化的消費市場下,不管是在哪個國家,多少會遭到強勢文化的衝擊,如台灣國片市場一直不如好萊塢電影市場但是如果能反向利用全球化市場的特點,利用文化軟實力把台灣帶上國際舞台,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全球化与生活世界                                     沈凡音應華系106級

 

           上了這堂課后,我漸漸發現全球化并不只是局限在某個范圍,只要我們稍微的去觀察,去注意,它其實一直都處在我們的生活圈中的各個角落。隨著科技發展,很多咨訊技術都傳達的很快速。就像老師所說的早餐,在臺灣的早餐絕大多數的人們都選擇西式早餐,中式早餐反而減少; 全球化就是這樣慢慢”出現“在我們周邊。
           就像老師所問的如果我們要出席一場國際學生會,會穿什麼服飾出席?絕大多數的學生會選擇的答案大多是有民族文化的服裝或者是能夠代表自己國家的服裝,因為大家都覺得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把自己國家的文化習俗宣傳到其他國家去。這時我想為什么啊很多時候我們只要是出席宴會的時候大多數都會自動的穿上禮服而不是便服。就像我爸爸,之前他是一天不看報紙就會全身不舒服,但是現在他是一天不看電腦他就會不舒服,很多時候這些現象都是全球化造成的吧!我爸爸他也是,他覺得觀看時事動態很重要,但是報紙所刊登的消息都不會是第一時間收到的訊息;如得不到第一手消息,投資股票的人很多時候就會虧掉很多錢,這些都是有連貫性的。

 

 

 

謝榕森   499850767     應華系四年級

全球化與生活

近數十年來國際貿易以及投資的增長視為全球化,至今逐漸演變成為基礎發展以及代表著意識的崛起。

全球化早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天方夜譚,事實上,它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從國家政府決策者、政黨領袖、

工商界、學術界工會領袖以大眾傳媒無不談及全球化的影響及其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時代迅速

的在演變,歷史也不停的在改寫,無疑警惕著我們的思維必須隨著時代的轉變而重新檢視

自己的想法與認知。

 

在這全球化的時代,想要致富或跌到穀底實在是一線之隔,上一代的長輩會告誡我們必須

腳踏實地才能換來成功,然而網路的出現造就了臉書、YoutubeGoogle等網路產業的迅

速崛起,創辦人甚至年紀只有20出頭。過去商人想要經營某項投資必須投入大量的金錢租

店面、廣告的宣傳,但如今網路商店的崛起,免去了昂貴的租金而將成本大大降低換取物

品價廉物美的優良品質,讓人民能夠不出門只要在家裡按幾個按鍵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

試問這些事情在10年前誰又會預料得到呢?時代不停的改變與進步,我們的思維也必須跟

上腳步,否則結果無疑是被淘汰出局。

 

 

全球化與生活世界

應華106 40285207I 劉法柔

       我一直記得老師上課提到了個有趣的問題: 早餐吃西式或是中式? 對我而言, 兩種都相當深得我心〭 也許, 現在真的是西餐早點比較普遍, 路上的早餐店吸呼都是標榜著美式漢堡、三明治或者法式可頌、義大利麵......〭

       街道上充滿著西式風格早餐, 相對的中式早餐則比較式微, 然而, 我們喜歡西式食物真正的原因在哪?是因為方便嗎? 抑或是跟隨潮流呢? 以我而言, 選擇西式早餐通常會是要趕課的時候, 一方面三明治跟捲餅好攜帶, 另一方面是它沒有濃厚的醬油或蒜味, 比較不會影響上課品質〭

我認為, 選擇中式或西式早餐都是個人意志, 只是, 如果因為一味追求西式品味而忘了自己的根本, 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 中國文化的精神也不知不覺融入了飲食文化, 下次享受中式餐點時, 不妨想想看這道菜的淵源吧, 也許你會更喜歡中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化的多面向   499850183 應華103 周品君

 

全球主義的面向是多元性,包含了經濟、軍事、環境,以及社會文化等:

1.經濟全球主義(全球化)-意謂財貨、服務,以及資本遠距離與洲際性的流通。還包括與上述流通有關的處理過程。例如:在亞洲以廉價勞力生產供銷商品至美國或歐洲的生產模式,造成所謂的「空洞國家」。

2.軍事全球主義(全球化)-意謂遠距離與洲際性的軍事網絡,在其中的關係可能是合作的同盟,也可能是威脅性的相互對抗。例如冷戰時期,美、蘇為首兩大陣營的恐怖平衡,而且彼此均有盟友相互抗衡,維持軍備上的均勢。

3.環境全球主義(全球化)-意謂環境當中各種物質遠距離與洲際性的傳輸。例如禽流感、口蹄疫、狂牛症、SARS或是全球氣候暖化等問題,均被視為是全球性的問題必須共同因應。
4.社會或文化全球主義(全球化)-包括理念、資訊、意象,以及人物的遠距離與洲際性的傳布、交流和知曉,例如電影明星知名度遍佈全球,其中在社會全球主義最為重要的面向是「同形主義」的現象,意味著某一社會成功的制度或經驗,會被另一個向其學習的社會所模仿,例如由英、美引領風騷的新公共管理運動,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跨越洲際)學習模仿和大力推行。

 

論全球化與本土化交會的新社區  讀後心得

499850236  應華103  馬儷維

 

這篇論文所談論的面向很廣。主要核心是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影響我們的生活。在一個社區發展中,如何跟上時代的全球化的演變?但同時保持當地文化的本土特色?

論文簡單分析社會理論對全球化的看法,分成四派:認為全球化是帝國主義化的新左派、視全球化為世界資源的優化的新自由派、認為全球化推動社會、政治、經濟主要動力的轉型學派以及懷疑全球化所帶來的危機。說明全球化的複雜性,影響很多層面,在經濟上引用Waters的觀點:產品的生產、交易;分配和消費的社會安排;在政治上存在兩級的狀況,因著民主風潮,人權的維護意識崛起。另一方面存在帝國主義與強權主義的疑慮;在科技上因著通訊發達,不同地區的訊息變得無遠弗屆,同時也改變我們生活的形態。在文化上隨著經濟、政治和科技的影響把人事物的流動,更加多樣化展現。

 

在全球化整體的介紹後,談到社區部分,在全球化的影響社區面對內部的流動,社區成員隨時面對全球化的自身流動。我覺得這部分很有趣,在論文中也很清楚舉一個生活的例子,例如:「清晨一大早開進口車,買一份麥當勞的早餐,路上看到公園裡的人在打太極拳,進了辦公室處理變動的國際匯率,同時不斷打電話給國際分公司,午餐時去了一家日本料理店…….等。雖然這例子比較像公司的上司、總經理的生活,但不可否認,即使是一般老百姓在生活中在路上看到各種的異國美食店、使用韓國、日本或美國的科技產品、或去一般買一件來自大陸或東南亞製的衣服……等,生活中遇到不同的流動。但面對全球化的同時,也會看到傳統統文化的部分,看到公園有人打太極拳、做氣功,有書法字的招牌、夜市賣著各種傳統小吃。

 

不過論文中說到:「全球化是現實,而本土化往往是住民真實的日常生活。全球化和本土化在社區要如何化解彼此的矛盾?」同時說到對全球化對社區最大的顧忌是:「全球化同質性侵入社區,社區的認同可能從本土和在地的時空與環境抽離,而一昧迎接全球化,造成社區意識和內涵被掏空的危險。」雖然有新的想法出現_全球在地化,但我認為實際在社區實踐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文章中,看到文建會在1999年規劃的各鄉鎮展演設施和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凸顯個社區的特色,同時邀請國際舞團參與博覽會,融合多元文化。雖然論文沒有具體提到一個社區達成了全球在地化的範例,但作者區分為兩種,一種是全球化的匯流,彰顯本土文化特色朝向全球的歷程,另一個則是社區與全球化的分殊,以了解全球化的變化為社區的多樣化的大路。

 

雖然作者沒有具體舉一個社區說明,但我看完這篇論文,更全面宏觀地了解全球化,了解生活跟全球化的關係,以及社區和全球化的關係。我覺得不只這概念運用在社區的營造,也可以幫助個人面對全球化的變化中,應該具備的素養和態度。了解全球化的趨勢,思考自己如何成為包容多文化的地球村民,如何在全球競爭中,凸顯自己家鄉文化特色、個人特色。

 

全球化與生活世界 

90299003X 交換生 楊家豪

       由於交通的發達,資訊傳遞的進步,網路世界快速的發展,使得全球化的輸出,更快速快便捷,因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從食、衣、住、行,都充滿著多元化的色彩,像是街頭上的速食餐廳、日本料理、義式餐廳等等......我認為影響最大的便是文化的輸出,像是美國的好萊烏電影就是相當著名的例子,便可以從中看出美國的雄偉實力與龐大的經濟能力,讓人們嚮往著前往美國發展的「美國夢」,以及英雄主義,擁有擔任世界警察的責任。

  

        文化的輸出在這場全球化戰爭中,扮演著相當大的影響能力,有些弱勢的文化,就因此被同化。全球化帶來了利益與衝擊,由於全球化的影響,將會淘汰不少跟不上這波潮流的人,而我們該如何在這個潮流下生存,便是考驗我們的能力,要如何走出一個全球化,又不失本土意識的道路,是你我該思考的事情。

 

 

 

Comments (1)

馬儷維 said

at 8:45 pm on Jan 5, 2014

j因為讀了<全球化與本土化交會的新社區> ,在網路查到一篇相關的論文。
社區博物館運動:全球化的觀點
http://web2.nmns.edu.tw/PubLib/Library/quaterly/200410_43.pdf
我覺得很有趣,可以跟<全球化與本土化交會的新社區>的論文相互映~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