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and Slack.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8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夏佑寧 9 years, 2 months ago

通訊革命 論文閱讀心得電子治理在台灣        106應華一乙  夏佑寧   40285218I

 

        在求新求變的科技化時代中,凡事強調精準、效能。而擁有龐大繁雜事務的政府部門若能電子化,將對國家和人民有很大的助益。所謂的「電子化政府」,發展重點在於利用資訊科技以提供更好、更有效率的行政服務。論文中提到,不論是政府各部門間的傳達、對企業下達指令規章、和人民溝通…等,都能透過科技化的管道來進行。

        然而在新穎的科技下,仍有諸多疑慮。學者小尾敏夫先生表示,「在新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領導者的角色需求亦有所不同, 無所不在的網路社會之領導人才,除必須擁有知識社會導向的 核心能力,亦即電算 ( computing )、通訊 ( communication )、內容 ( content ) 及多媒體 ( multi-media ) 的整合知識能力,另外,領導者亦必須具備彈性應變、抱持好奇心及尋求新知識的特質。」如果政府只顧著發展前端電子技術以強化政府效率卻沒有考慮到如何妥善管理這個龐大的資訊系統,必定會忙中有錯甚至引來民怨。而尋找一位有智慧的管理領導者,也是政府的一大考驗。此外,我認為如果台灣的政府服務全面電子化,「安全」是最重要的後顧之憂。台灣的駭客活動頗為頻繁,加上許多民眾容易因關注時事而過度衝動、情緒化,好比先前我國漁民遭菲律賓官員喋血殺害的事件,事出不到幾天即傳出許多菲國網站被台灣駭客入侵,防不勝防。因此嚴密保障民眾個人資料或隱私,無疑是建立電子化網絡的政府的首要工作。除此之外,政府是否考量過這套服務適不適合台灣人民?台灣人口老化指數為世界之首,老年人口比例如此高,若改為電子化,恐怕有許多年長者不習慣、不擅運用科技產品和服務,屆時反而讓民意無法完整傳達,降低了政府效能,有失原本增進社會利益的宗旨。總體來說電子治理在台灣固然有它的一片市場和成效,但仍有許多問題是有待解決和審慎思量的。

 

通訊革命 499020257 林佳誼

 

我覺得近代來說,通訊革命是一個對世界產生非常大影響的事件,通訊革命前與通訊革命後是兩個我們無法想像的世界。記得小時候還沒有手機,做什麼事情都是要事先打電話來家裡約好,半途中如果突發什麼事情,都要周轉一大圈才有辦法把訊息帶給對方;而現在人人手上一支機,沒有手機就如沒生命一般,現在就很難想像以前的生活到底是如何過過來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資訊革命,資訊革命又稱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指資訊科技的發展,以網際網路於全球化普及為重要標誌。

因為通訊革命,我們的生活更便利,觀察現今時下大家最普及的通訊APP,就屬LINE,我常常在想,有了現在有了LINE,大家好像都不太打電話了,大家都用LINE聊天,也用LINE的通話功能和對方交談,似乎電信業的通話功能已經逐漸式微,上次看電視新聞報導,還有澳洲最新研究出的打電話方式,是不用網路,不用基地台的電波傳輸就可以打電話了,但是現在這項技術只限用於急難救助的緊急電話。現今的技術已經進步到這種程度,很難想像下一波的通訊革命會造成怎麼樣的起伏,電信業是不是會式微?抑或消失?我覺得這就是我最好奇的地方了,因為類似LINE的APP推陳出新,以後的APP或許功能會更強大,漸漸取代了更多的通信功能,很希望能快點看盪下波的通訊革命。

 


通訊革命    課堂補充     40185024I 吳品萱

 

  •  阿拉伯之春發生背景:北非國家大多為強人政權,長期貧富差距懸殊,社會被剝奪感嚴重,而什麼又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想,是那超過50%的青年失業率以及居高不下的糧價。前者,北非的窮人本身就不好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更造成全世界普遍性衰退,高度仰賴石油為主要收入的北非國家面臨油價下跌、收入減少的困境,失業率被影響無可避免。後者,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推出量化寬鬆讓美元大量流竄,加上景氣差房市、股市緊縮,投資者將資金轉至生活必需品糧食,使糧價狂飆,而糧食高度仰賴進口的北非國內物價狂飆,民眾不堪負荷,失去基本生活要素與人權。

 

  •  阿拉伯之春與通訊革命:阿拉伯之春的引爆點為突尼西亞的小販(大學生)違法擺攤被警方驅趕憤而引火自焚,充分顯現出青年失業率高居不下的惡果。透過臉書、推特,加上手機傳播的密集性,茉莉花革命迅速地燃燒,不但在國內集結越來越對抗議示威者,傳播更跨國界造成整個中東北非的躁動。BBC甚至拍攝紀錄片「How Facebook Changed The World : The Arab Spri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nPR90dJ3Gk

 

  •  目前被推翻的強人政權:
  1. 突尼西亞 ─ 班●阿里:第一個被推翻的政權,班●阿里逃往沙烏地阿拉伯尋求庇護。
  2. 利比亞 ─ 格達費:格達費最後被反叛軍殺死,死狀悽慘。利比亞反抗軍能勝利的關鍵因素是北約加入戰爭,也就是反抗軍因為西方世界的幫助而打敗格達費。同年年底,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館被攻擊,美國大使史蒂文斯被擊斃。
  3. 埃及 ─ 穆巴拉克:穆巴拉克在埃及執政了三十餘年,被推翻後,也許是年事已高而疾病纏身,公開審判時還是躺在病床上,醫院更曾宣判穆巴拉克死亡,但後來又說他僅昏迷。雖然埃及成功推翻穆巴拉克,後來選出第一位民選總統 ─ 穆斯林兄弟會的穆西,但基於國內本身情勢穆西仍有非常多反對者,加上軍方才是真正有實權者,穆西被軍方推翻,埃及政治、民生至今都還是一片混亂,尚未見到曙光。
  4. 葉門 ─ 薩立赫:薩立赫以和平協議退位,以保住其利益和性命,民間對此協議十分不滿卻也無可奈何。  

 

  • 其他受波及國家:阿爾及利亞、黎巴嫩、約旦、茅利塔尼亞、吉布地、阿曼、沙烏地阿拉伯、蘇丹、伊拉克、巴林、科威特、摩洛哥、敘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色列。

 

  •  到目前仍在激烈抗爭的國家 ─ 敘利亞:由阿拉伯之春延燒出來的敘利亞內戰,總理阿薩德現今仍非常穩固,而此內戰已造成敘利亞超過十萬人死亡,在其邊界也有大量難民。死傷慘重的敘利亞一直向國際社會求援,但經過利比亞事件後國際社會顯得保守,加上基於國家利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太願意反對派的原因之一,是因反對派多由激進的穆斯林組成,改變現況對這些國家來說並沒有好處甚至造成麻煩。直到敘利亞傳出動用化武採到美國底線,「老大哥」美國這次不得不出來,但這回美國以往的盟友並沒有任何國家願意加入出兵敘利亞,歐巴馬顯得無助又狼狽,幸好這是俄羅斯居中協調,才使美國免了出兵的麻煩,但卻同時讓普丁風頭大壓歐巴馬,還成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至於不出兵敘利亞的另一個原因我認為是石油,利比亞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輸出國之一,利比亞動盪太久對大家都沒什麼好處,因此北約出兵,相較之下,要幫助沒有石油的敘利亞更是沒有誘因。

 


08 通訊革命--資料閱讀心得

499850286   陳怡伶

 

         我想通訊革命對我們這一代人的衝擊應該沒有上一輩和上上輩的人那麼強大。畢竟我們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手機、電腦、網路都已經逐漸的發展、普及。通訊科技的進步為人們帶來許多方便,更是促進了知識、資訊的流通。不知道是否有人在網路上看過一部名為〈Did you know?〉的短片。裡面提到了資訊爆炸一詞。由於通訊的進步與便捷,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接收新的資訊,同時也不停地創造資訊。就影片中提到的數據,GOOGLE每個月須處理27億次的搜尋;我們每天傳輸的手機簡訊數量已經超過了全世界的人口數;紐約時報一周所包含的資訊量,比十八世紀一個人一生可能接收的資訊量還多。在這樣一個訊息、知識快速更新的世代,我們前兩年學的東西很有可能沒隔幾年就過時了,不知道這是否算是通訊革命所帶來的缺點呢?面對這樣的情況,要能跟上時代,與社會一同進步,為有落實終生學習,不停地接受新資訊的洗禮,才不至於被拋在後頭。

 


 

通訊革命  心得

 499850626              應華系103B           蕭偉騰

 

          聽到這個名字,最先讓我想到的是通訊科技的蓬勃發展,再者,是發生在兩年前二月底的中國茉莉花革命。這一場人民運動就是通過二十一世紀的通訊科技所產生的,而那個時候,我和好友林婷婷在廣州中山大學的交換生期限結束,準備回來台灣,後來我因為姥姥身體不適我留在了上海。

        我的香港朋友告訴我,茉莉花革命在香港發展得如火如荼。起初他們也不知道這個活動,因為有人在臉書成立社團——茉莉花革命(香港),所以他們才得知消息,接著從剛開始幾十個會員到百多個,再到上千個,這些發起人在臉書大肆宣傳上街遊行的內容,主要針對中國政府的腐敗與強權。消息愈傳愈廣,這些被煽動者,有:反共者、五四運動成員、泛民主派成員、失業者、對社會不滿者、無家可歸者、學生、上班族、女性主義推崇者等等,他們因為這些陌生的人在臉書上宣傳上街遊行的消息而在二零一一年的二月二十號齊聚“中聯辦”(中國在香港的辦事處)抗議,只爲了響應中國各地茉莉花革命的舉行,實在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可是,這也證明了一件事情:“臉書”通訊的崛起實在是一場恐怖的戰役。

        回到上海,我才發現這裡全城戒備。街上出現了很多警察,時不時聽到巡警吹口哨的聲音,在漢口路那邊更是經常出現集會活動。我在上海復旦大學的表哥告訴我,最好是不要上街,也不要隨便圍觀,否則就會被抓去關起來。在上海那兩個禮拜是人生的恐慌期,從來沒有因為集會、遊行的事件這麼害怕過:整個網路大癱瘓,只要是輸入茉莉花等關鍵字眼,全部零資訊,中國政府命令百度、搜狗、360、網易、新浪等大型搜索網站將所有訊息封閉,可是,聰明的中國又何嘗想到還有國外的社交軟體,此時,“推特”便扮演了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這些發起人通過“推特”散佈宣傳茉莉花集會活動,這些發起人秉持著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大肆在集會現場宣傳改善經濟、政治、民生。警察還時不時一邊吹口哨一邊大喊:“走起來走起來!不要停留!”儘管中國政府把所有消息都封鎖,但是,通訊的發達始終無法掩蓋,這就是爲什麽人們迷戀上網,無法不適用社交軟體的原因。

        也許,通訊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之處,但是,它的強大性是不能忽略的!它既然能夠發動遊行,當然也能夠發動戰爭!

 


通訊革命 上課心得

應華103 林安俐 499850729

科技的發達使人類的生活不斷地在改變,不管是電視、電腦、手機等科技的發明都讓人類的生活變得跟以前不一樣。

雖然我出生的時候電腦已經很普遍的在使用,但電腦也是一天一天翻新,從最早的桌上型電腦演變到手提電腦,電腦系統也不段的在更新等等

不只如此,手機也扮演了人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小學時用的手機並沒有上網功能,主要也只能打電話傳簡訊等等簡單的功能

但手機已經演變成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不管是上網玩遊戲、聯絡工作、收發郵件等等任何事情基本上都可以利用手機來完成

 網路的發達也使人類的生活更方便,可以更容易的聯絡到在各個不同國家的朋友

拿我本身當例子,我回來台灣以後想要跟加拿大的朋友聯絡,大多部分都是通過手機的通訊軟體

上課的時候老師也有提到是否會看國外的新聞,其實現在因為科技的發達,有非常多種管道可以看各個國家的新聞,手機或電腦就可以輕鬆看到 

我認為科技的發展對於人類的生活有好處也有壞處

若是以全球化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我認為是非常好的,因為這樣才有較多機會讓自己變得更國際化且有機會能認識各個不同國家的人、文化

 

 

第八周 通訊革命 閱讀心得      應華106謝欣潔

前幾周的論文中已提到,現在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工業革命後的工業化社會,是以資本投入做為推進經濟的動力,但20世紀資訊化時代開始,知識和創新將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妥善運用、管理知識,將是立足於此世紀的勝出關鍵。此外,和資訊時代相呼應的,便是同步的網路時代了,幾乎可說是「網路革命」,因為以網路做為主要的溝通工具、生產工具、學習工具及蒐集資料的工具後,不同以往,它的涵蓋幅度非常大,並且具有立即性、及時性、互動性、全球性,任何一件小事都有連鎖放大的作用,由於這些特質,相呼應的產生了許多新職業,例如各大學、職業學校有愈來愈多資訊處理相關科系,或開設資訊運用相關課程。在資訊發達、迅速且方便的網路時代,的確讓人們節省了許多時間,可以從事更多需花費腦力、組織與思考的工作,但不可避免的,網路的全面性也伴隨了許多諸如網路犯罪、隱私權問題、國家安全疑慮等等新的挑戰,我們不但得學習如何善用資訊,也得學習如何保護自己。

再來是資訊傳播科技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傳統上認為科技造成的影響是直接而立即的,現在則認為是複雜而多邊的,可能造成巨大的社會反應,由此而衍生出「資訊社會學」,如同前述,為了因應網路化的資訊時代衍生出許多新職業,資訊社會學也是對於資訊傳播科技的發展,所衍生出的專門研究,我們對於知識、技術及傳播科技將不再能以單純的角度視之,而應注重社會脈絡下的複雜關係。

最後是電子治理的發展。因網路普及,許多政府多將過往的行政流程改為電子化,效率提升許多,也精簡了很多人力物力成本,但須注意的是相應的設備,以及成效評估,評估公民參與的真實性、準確性及參與度,以及對於民眾隱私的保護。

 

 

 

通訊革命   課程心得

應華103  王于欣

 

             科技快速地翻新,人類的生活不斷在改變。自工業革命、蒸汽機鐵路、重型機械大規模生產,乃至今的資訊通訊爆炸時代。

印象中,在很小的時候,家庭就有電腦的陪伴,從windows 95/97/98/2000/XP,至今的win7/8,不只是我在成長,身邊的通訊產品也在成長,而且更勝於成長,它還增加了。SkypeLin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隨時隨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在在顯示我們的生活邁了很大一步。手機更是各廠品牌大比拚,一支一支地進化,論功能、論便利、論螢幕大小。通訊可謂無遠弗屆,和親朋好友聯絡只需揮揮一根手指,即可達成目的。

      

                    也許是生長在這樣的時代,有時聽著祖輩們述說著那個沒有網路,通訊困難的年代,我會替他們感到惋惜。通常是因為祖輩們沒有想要學習使用現今的通訊設備之意,因此無法真正體會到這些新玩意的便利。不過我這樣的想法,卻被他們斥責,因為長輩會講講當年的那種好。姥爺說:「因為世界就像沒有距離,所以人情味兒淡了。看清了更多黑暗的人性。」的確現在的網路或者電話詐騙、駭客、虛擬世界充斥,其實大大影響人與人的互動。

 

                       之前曾經看過一篇雜誌專刊,專家指出無須十年後,行動用戶將超過五百億。而那時,資訊革命也將進入拓展期。知名學者指言,每次技術翻新改革通常有兩發展階段:導入期和拓展期。導入期是指,新技術剛引進,背後擁有大量投資,而使之快速發展。拓展期則是,這項新技術已得充分發揮,因而拓展應用於人類的生活。這樣的報導,讓我非常期待。對我而言,現在的生活就已經是拓展期了,但專家卻指出還不到那個時候呢。那麼,未來,生活到底會因為通訊革命而變成什麼呢?

 

通訊革命心得 

周欣宇 

應用華語文學系乙班 

         隱約記得在我初中時,父母老是嘮叨著我們不要常常“機”不離手。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得年輕一輩不再每天窩在電腦桌前,但是卻讓他們成了低頭族。據我的觀察,近來低頭症不只有年輕化的現象;昔日對智能手機恨之入骨的爸媽們都有被“感染”的現象。

        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互聯網的推行,對著全世界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大好處。它們讓通訊更為便利,使得距離不再是人們通訊的障礙。同時也為全球的人們傳播只能更要的訊息,讓我們能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多最準確的訊息。可是,這些好處是要付出代價的。自從通許通訊的快速發展後,我們賠上了最寶貴的互動。雖然我們可以透過互聯網知道家人們的消息,甚至身處何方。可是我們卻變懶了,懶得去見面、講話、和了解。

         我們好好想想,這樣的代價是否值得?昔日家裡的熱鬧不再,卻而代之的是冷漠。想想那個通許艱難的時候,當我們收到來自院方家人的信件時心中興奮的心情。現時,通訊的便利反而是我們失去了這份期待與興奮。一旦沒有了這種興奮與期待,就會大大的減少我們與家人的聯繫與關愛,漸漸的家中的生氣將會消失。

         通訊的迅速發展歷程與其他物件的發展是相似的,如:交通、工業、科技等…..而它太來的衝擊也是相當的大。就如手機,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商家將這種當初只是單純的通訊工具研發成電腦與相機的合體。這樣的設計無疑是年輕一輩為之瘋狂,自然而然手機也走上的潮流的尖端。此外,加上電影的推波助瀾使得這些科技小明星更為爆紅。

        現在仔細想一想,每種科技的盛行為人類帶來的利益背後總會夾帶著同等的傷害與害處。為免深受其害就要懂得適而可止。

 

 

通訊革命  課後心得

國文四丙  葉姵妤

 

        革命離不開武器,通訊的革命則離不開載體。笨重如磚頭的「大哥大」的傳奇很快被輕巧的功能手機替代,短短數年後功能手機又被智慧型手機改寫。而電腦486586的時代早已不復存在,平板電腦群雄逐鹿。這些高新技術產品體重越來越輕,扮相越來時尚、功能越來越多,未來還會變成什麼樣?不誇張的說:你想怎樣,就能怎樣。不同時代的人的通訊溝通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西元前490年雅典士兵菲迪皮茨一路狂奔幾十公里用生命傳遞了波希戰爭獲勝的消息。如果在當代,全世界可以同步或者幾分鐘內就能事無巨細地知道戰役詳情,各類消息會在網路上像炸開了鍋似的傳開來。現代的通訊交流方式已大大拉近了個人與世界的距離,小人物也可能通過某種傳遞方式「撼動」地球。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話只是少數家庭的奢侈品,八九十年代,電腦只是一部分精英家庭的專屬物。到了九十年代末,得益於經濟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電子科技的發展,21世紀的開局十餘年,電話、電腦等各類電子通訊設備早已「飛入平常百姓家」。  前陣子發生的一個事件,很能說明通訊的革命帶來的巨大影響力。7月,臺灣即將退役的一名士兵洪仲丘因違反軍規而被士官惡整致死,此事件最初被一名退伍的義務役少尉醫官在BBS站上踢爆,後不斷發酵。隨後由39位年齡在30歲以下、職業身份各不相同並匿名的網友成立了一個名為「公民1985行動聯盟」的組織,並在網路上發起了號召83日「萬人白T凱道送仲丘」的號召,在洪仲丘不幸死亡一個月後再掀事件高潮,據報導有25萬人參與這次送別集會,以示憤怒和不滿,這次活動是「臺灣第一次沒有政治人物領導,單純由公民發起、策劃、參與的活動」,被認為是「臺灣公民運動歷史性的一刻」。

 

        所以,通訊的革命是靜悄悄的革命,也是轟轟烈烈的革命,它日新月異地改變人們的生活,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內心,這場革命沒有止境,所以不管是技術還是人心都應與時俱進,與世界潮流彙聚在一起,倒退難有出路。

 

通訊革命-電子治理

應華系104級40085021I沈佳蓮

       在通訊革命這周有兩篇文章是關於電子化治理。顧名思義,就是政府以電子資訊科技提供行政管理、服務、資訊交流等工作。對電子產品習以為常的我們,對於「電子治理」也不陌生。從各政府機關網頁上的資訊公告到政府提供的公車、捷運動態查詢,我們早就被緊緊包覆在電子化治理的系統下。

 

        這樣透明、迅捷的資訊交流是利是弊兩篇文章各有見解。優點之一就是提升國家整體資訊設備,有好的硬體才能跟上發展迅速的軟體。為了實現及完善電子化管理,電腦及網路設備需有一定程度的普及。其次,過往政府行政與人民交流缺乏管道,跑實體流程時往往要耗費大量人力時間。可是,有了電子化的管道,民眾不但能清楚透明地看到行政機關的訊息、作業流程,也能透過線上業務申辦減少人力、時間等不必要的消耗。行政機關和民眾間的距離隨著電子化急遽縮短,產生的缺點便是因應電子化的政策不夠完善。文中提到,現今的電子化大部分是技術面,而非治理面。電子治理對政府來說,也需要有相應知識的人力資源及完備的財力安排才能推動。可是以現況來看,台灣政府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挑戰,不僅是推動電子化,施行過後的評估和改善也很重要。另外,過於仰賴科技的我們,生活各層面都步上電子化的同時,我們的隱私管理、個資安全等問題也需要有因應的措施。人民辦理線上業務時能否信任資料傳輸?政府又提供怎樣的安全維護?太過於仰賴科技之後,對我們的實體管理是增益還是減益,再再都要考慮。

 

        對我來說,有了網路的發達,電子化不管在哪方面都很實用。不用花時間、路程就能辦好很多事;想要知道的資訊只要簡單搜尋一下就能找到;以往紙本文件、信函慢慢被電子化,減少很多紙張的印刷、浪費。可是在網路上登錄的資料越來越多,有時也會擔心,這些資料是安安穩穩被保護著,還是有外洩的風險?換個角度想,當我們迎向電子化時,勢必要做好承擔這些風險的準備。正如全球化時代帶來了便捷,也帶來了衝擊;電子化帶來了便捷,也將帶來某些弊病。不過,相信假以時日,問題終能獲得最佳詳解。

 

 

 

 

通訊革命  課後心得

 

應華系106級  40285223I  沈凡音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環境里,我們常常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看到所謂的低頭族。很多時候大人都會看到這樣的情景,覺得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比正面多。他們會覺得花了這么多錢去買科技產品 ,結果自己的小孩們個個淪陷在網絡世界而忽略了現在社會說發生的大大小小事物。

  但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是那些大人們不了解在這個時代,不曉得怎么使用科技產品,不懂的使用網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拿我自己好了,我常常上面子書。上面子書的好處是我可以關心到另一個國家的事物。我可以看到哥哥在上海過得怎樣,若那里發生什么事物,我,也可以在最快的時間知道。

  還有一個就是網購。網購的好處就是我無需尷尬,可以任由我們去比較價錢去買到便宜的物品。也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樣也許會買到品質不好的東西,但是如果是買你知道的東西,也可說指定的品牌,其實很好會有這樣的問題。

  很多時候網絡節省了我們很多的時間去做很多事情,還可省去很多金錢。我曾經看過我的姑丈使用網絡某個通訊軟體與各國的人進行開會。

  只要懂得怎么善于利用現在所擁有的網絡科技,你會發現其利多余弊。

 

 


《通訊革命》 上課心得 梁凱韻 應華系 40085045I

 

  20世紀初發明了電話,但是當時只是因為官方和軍警需要。到了現在,每人手上一架手機,從公共電話、家裡電話演變成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通訊科技發展得很快,但是社會結構卻仍相同。上一代的行為模式和我們不一樣。我們是網際網路「原住民」,從出生就已有這些科技,所以自然而然就學會如何去使用。但是對上一代來說,這些過快發展出來的通訊科技幾乎像是突然出現般,他們是必須花更多時間來學習掌握這些科技的「移民」。到了現在,上一代仍有很多是依靠紙本且看不懂email。以前大學、研究所為了完成學術都必須找紙本資料,現在通訊便利,但是卻越來越少人願意真正研究學術了。

 

  理論上,現在通訊如此發達,我們可以看到網路連接起來的世界各個角落,突破國家界限。但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除了語言不通是一大重點,人們仍保留著通訊發達前的習慣,不主動接觸世界的消息。此外民族國家也是導致通訊封閉的關鍵之一。有幾個「區域的代表性」值得我們去關注,例如東南亞、東北亞、美加紐澳等國家,這些國家資訊較豐富,因為華人較多且是移民最想去的地方。我們應該要更多地自我訓練和充實自己,尤其是語言方面,以突破資訊障礙。

 

事件 

菲律賓人民利用手機簡訊聚集彼此,要求作弊上台的馬克仕下台。

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世界的人民利用網路如youtube、視訊等發起了反政府的革命。

奧巴馬競選成功。他善用twitter散播資訊,鼓勵國民投票。

天安門事件利用email散佈消息。

 


 

 

  08通訊革命-心得 (應華106陳嘉煒)

 
通訊革命這個字眼聽起來非常的熟悉。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大的關聯。現在人們正處於著知識與科技爆炸的時代,而在科技與知識的浪潮所沖激下,許多知識與科技融​​合而成文明的產物也孕育而生,而網路就是在這一波的浪潮中,最能融入人們生活的東西,也是這個世紀文明的開端。網路在這個生活中, 對人們造就了許多方便之處,人們只要輕鬆的連上網路,觀看一些訊息,便可以使人達到「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下事」的效果;反之,現在社會是屬於多元化以及全球化的,而這些唾手可得的資訊,變成了有心人士的犯罪工具,並且危害著社會的治安,使們防不勝防,最後還是成了現在科技下的犧牲品。 

  網路文化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影響也比想像中來的大,該怎麼去「好好的」運用它,這則是人們急需探討的。隨著社會風氣越來越開放,人們的價值觀及倫理道德觀逐漸淪喪、敗壞,行為模式也漸漸出現偏差。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正當的態度來善用網路所帶來的便利性,來抑制網路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不是誘發犯罪。畢竟網絡的未來發展仍是屬於沒有答案的未知數,為了未來的子子孫孫,我們更應該讓網路均衡的發展,避免造成負面影響,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