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服貿協定之感想    應華104 李佳儒

  在這學期的課堂中,老師有讓我們舉行一場辯論賽是關於服務貿易協定,我們這組是扮演反對的腳色,因此需搜尋有關反對的說法,雖然最後沒有上場辯論但我仍想針對當時正方的說法來做辯駁,以下將先敘述反方的論點後再辯駁正方的說法

l   反方論點:

  1. 服務貿易協定的條約中,開放許多大陸產業的進駐,會造成大量資金的移入,進而掏空台灣的企業,像是:印刷業,以及勞力密集的工業,由於對岸工資相對便宜,因此會造成台灣產業無法生存,而政府卻以真正有實力的產業是不會受影響,實在令人難以信服
  2. 雙方條款的簽訂本就處在不平等的關係之上,許多開放的項目是非常不對等的,像是大陸可以跨境投資,即是只須將資金注入台灣,人員不用遷移或設廠,但台灣卻無法如此,而且對岸對台開放的項目都有重重限制,台灣卻缺少一些必要的設限

l   駁斥正方:

  1. 服務貿易可增加和他國的經濟交流,進一步和對岸有緊密的經濟依存,但我認為過大的經濟依賴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雙方開放的項目本來就不平等,所以勢必我國對他國的經濟依賴會比較重,如此一來對方就有可以控制我國經濟的方法了
  2. 可以製造就業機會,關於這點從對方可以跨境投資就被打破了,因為對方可以跨境投資所以不需要有商業據點,如此一來,何以增加就業機會呢?另外,服貿的開放還會造成低知識,高勞力者的工作機會減少,因為外來的人可以搶工作

  在查詢反方資料後,我才了解服貿協定對台灣衝擊之大,就拿印刷業為例,服貿協定開放大陸印刷業的進駐,相對便宜的工資使的出版業者會傾向給他們印刷,但一些違反大陸思想的書籍就會被拒絕印刷,如此一來不就會箝制台灣自由言論的權利嗎?雖然政府總是以會多加把關為由來回應這些疑慮,但問題是都沒提出一些具體的事項,這點讓我更加覺得服務貿易協定不該簽訂,在全球化的世代下,各國間總有頻繁的經貿往來,國家間也出現以經濟為聯盟的陣線,像是東南亞國協,而這組織也擴大成加入中,日,韓三國,台灣在外交困頓的情形下當然也還試圖積極加入,因此有人認為和中國簽訂服貿協定是進入東南亞經濟圈的跳板,但在簽訂之前台灣就已和紐西蘭簽了貿易協定,之後也和新加坡建立零關稅的貿易,所以我想服貿協定不能當作一個跳板看待,但卻也不能否認中國現在崛起的經濟實力,所以雖然服貿協定的問題如此多,但政府卻還是十分希望能夠推動也不無道理,但究竟利弊得失是如何就留待時間證明吧!

跨洲地理課前心得 

周欣宇 

大一應用華語文學系乙班 

        看了有關資料後,我有一絲身同感受的感覺。移民風潮在我的僑居地馬來西亞也十分盛行。主要原因就是不公的人民待遇、種族歧、和政府機關日漸腐敗。同時由於馬來西亞的升學制度的不公,導致許多本地華人英青紛紛奔向福利更好的國外就讀和就業,而且往往一去就不往返。

        此外,還有近來東南亞各個發展穩定的中級國家都有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外來與外籍新娘的暴增。顯然,政府說為的嚴格審定實在讓人無法信服。同時,外勞的暴增對本國的治安有著嚴重的影響,同時也可能加劇流行病的傳染。蕭條的經濟、外來的競爭、市場的不景氣等….使得有能力的人民不得不嚮往外國的舒適生​​活。

         不難想像,政府為何會讓那麼多外勞到本國來謀生不原因不外為了增加國家的收入。但是他們去忽略了這些種種帶來的嚴重後遺症,而馬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外勞的增加,導致老闆們能以低廉的薪金聘請工人,這樣的情況影響了本國的勞工階層的人民。低廉的薪資與百貨膨脹使得許多本地貧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最近我們在新聞也能看到,西方國家的人民也是有著相同的感受。

        移民的風潮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確實有著一定的幫助,但是對於教育程度的人民有著很大的衝擊。

 


 

應華大四(B     499850717      蔡愛琳

《移民與民族國家》心得分享

 

     民族國家是政府體制的一種形式。而民族則是共同體的一種認同概念,其來源可以是共用的體制、文化或者是族群。民族國家的概念包括以公民國族主義及種族國族主義等不同的思維,主要取決於認同概念的形成要素。通過現實存在的民族國家以及民族主義運動的理論可以引導出一個理想民族國家。而在現實世界中這樣的一個理想模型是無法被實現的,但是這個模型卻影響了現實存在的民族國家,它為現實的民族國家提供了一個理論的模型。這個模型也顯示出民族國家與其它國家類型之間的區別。雖然在現實存在的國家中有些國家的民族認同是從上面強加的、雖然有些國家的民族團結是不存在的,但是這個模型還是能夠用來描寫許多民族國家的特徵。

 

     一個理想民族國家的居民來應該來自同一族群,說同一種語言,擁有同一中文化和宗教,其居民也是單一的。實際上存在的國家與此卻完全相反。自主運動一般質疑一個國家的民族團結和民族認同,但除非一個國家正在解體,那麼使用這些詞彙是一個民族國家的標誌。比如愛爾蘭共和國的居民雖然幾乎都是愛爾蘭人,但是其民族主義者認為其民族完整沒有實現,因為北愛爾蘭不屬於愛爾蘭共和國。此外通過移民出境,今天在愛爾蘭國外生活的愛爾蘭人比在愛爾蘭國內的還要多,雖然如此一般來說愛爾蘭共和國被看作是一個民族國家。實際上一個民族國家的邊界總是不會與其民族的分佈一致的。有時這根本就不可能,因為其居民民族混合,甚至在同一條街或樓房中都會有不同的民族共同生活著。一個有大量殖民地的國家顯然也擁有著許多不同的民族,因此與理想的單文化國家並不相容。在大多數情況下殖民地不被看作是本土的一部分,而是被分開管理。

 

     外來移民的種族和文化,以及移民動力是多元性的,由這些存在的事實所導致移民與民族國家彼此之間的挑戰,已不可能因為人們的忽視和否認就不復存在了。在這種存在差異的情況之下,論文中建議了很好的解答。『答案在於:公民身份,運用具有社會尊嚴的公民身份,將使得社會排除在一定的範圍內受到抑制,民族國家內部無論來自何種背景的成員,他們的公民身份權利將得以盡可能的實踐。在實踐上,我們主張民族國家無論在實際上還是法律上,對居住在民族國家中的外來移民都不應該有歧視,應該讓他們擁有實質參與的公民權利與享有社會權利,他們的種族和文化的差異也應該受到保護和尊重。』我也相信唯有這樣才能夠讓每一位公民都感受到自我的公民意識,加強對自身的保護以及權益,不受到他人的剝奪。

 


黃錦賢   國文系(交換生)   90299017X

 

第七周跨洲地理

 

After reading through the materials provided by Prof. Yang, there is one particular article that leaves a very deep impression in me, which is the article on the immigrants and granting of citizenship. This is very applicable to Singapore case when it comes to immigrants and the policies related to this. Although the article is most probably talking about the case for a single race country, however I think some of the problems mentioned not only apply to single race country but also to country with multiple races.

According to Jim Rogers, a legendary American investor who moved to Singapore in 2007, Singapore needs Immigrants. Yes, I do agree to this point to a certain extend. Because Singapore is such a small country without any natural resources, we only have our people. Plus the decline in birthrate, Singapore is aging and we do need to bring in people to help in keeping Singapore’s competitiveness. And with this, our society can improve, our people can improve, and so is our economy. However, the key thing is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immigrants into the country.

Singapore is a multi-racial country, with our ancestors coming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mainly the Chinese, Malays, Indians and Eurasian. So why in the past people can accept ‘immigrants’ but not for now? I guess, it is because firstly, it’s different time now, we have settled down and is a recognized country on our own, we have developed our own culture and way of living, and thus we are a nation already. Moreover, increasing immigrants would really bring about problems, and will also affect our country’s policy settings and economy.
There was one classic incident that was reported in the Singapore news about a mainland Chinese lodging complaint on her Indian neighbor, saying the smell of Indian curry coming from this Indian family is too smelly for her. Singaporeans are taught to be racial harmony as we have different races living in this society, however, this incident only shows that this particular China woman do not feel the need to integrate into Singapore society, resulting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her and the local Indian. So, is having more of these kind of ‘new immigrants’ a bonus to the country, or a hindrance actually?
Every Singaporean male have to serve National Service, so for male immigrants getting Singapore citizenship have to serve 2 years of National Service too. But at that moment in time, do these immigrants feel rooted to Singapore? Will they really fight for Singapore if there is a need to do so? This is where the recognition of identity comes in. Many may not feel anything for Singapore; they do it just to get the citizenship. This is so risky for Singapore; we are going to pin hopes on these people to fight for our country?

To conclude, I think the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a country, main point is the handling method of the government.

 

       跨洲地理

交換生 90299003X 楊家豪 

        

       跨洲移民是現在許多國家相當頭痛的問題,而歐洲方面相當嚴重。大量移民湧入歐洲引發的移民潮,在推動、刺激歐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即所謂「移民問題」。歐洲國家移民政策的基本內容有二:一、如何應對希望成為移民的人的要求,包括邊界控制、接受或排斥異族等道德問題;二、如何應對非法移民的要求,包括遣送、接納等手段問題。歐盟成員國近年來開始減少使用壓制性、預防性的移民政策,致力於協調移民個人願望與社會機構目標之間的關係,努力將遷移人口整合於現行的社會體制之中。

 

       許多歐洲國家的人民相當反對新移民,認為他們會搶奪本國人的工作機會、社會福利,以及影響社會治安、種族與宗教的衝突。對於德國、英國、法國等地的新移民而言,過去十年確實相當危險,無論是移民旅館的爆炸案、德國小鎮的種族攻擊、英國的移民暴動事件等等皆屢見不鮮,每回選舉將近,右派政治人物都會煽動社會反移民的情緒,諸如奧地利的海德(Jörg Haider)、法國的勒彭(Jean-Marie Le Pen)、荷蘭的福圖恩(Pym Fortuyn)等人皆為此例。反移民情緒背後其實有三項因素:第一為移民總數,第二為移民來源,第三為本地民眾對經濟的不安全感。高度開發地區的移民比例總是最高,如北美有13%,歐洲有7.7%,因為人民總會往最有經濟機會的地方去,除此之外,世界富國與貧國的距離也愈來愈遠,根據聯合國的資料,世界上最富國與最貧國的差距在1913年為十倍,但到了2000年時,貧富差距已擴至71倍。

 

      非法移民的人數也是相當眾多與嚴重的,這幾年來,歐洲的中國非法移民悲劇,數次登上各國大報顯要位置。最早是2000年6月的英國多佛爾港慘案,58名中國非法移民被發現在封閉貨車中窒息死亡,2004年2月5日,英國莫克姆灣19個來自中國的非法勞工,在拾蛤貝時被漲潮吞沒。2007年9月20日,來自中國撫順的無證件移民劉春蘭,為躲避法國員警,跳窗而逃,重傷身亡。相比之下,台灣的移民在西文媒體上「默默無名」。而大部分台灣移民不是婚嫁到歐洲,就是因為自己或家人的工作關係而旅居歐洲,他們和歐洲當地社會沒有尖銳的衝突,所以較為被當地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