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Dokkio Sidebar applies AI to make browsing the web faster and more productive. Whenever you open Sidebar, you'll get an AI summary of the web page and can ask any question you like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page!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5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chai_yi792211@hotmail.com 9 years, 5 months ago

貿易全球化 499020257 林佳誼

貿易全球化帶來的衝擊不只是在國家經濟方面,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其他效應同時在發生。依形勢定謀略,往往我們都會參考過去的經驗,作出相對的防護措施和擬定相關應對模式,然而世界的全球化是第一次,我們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依據,全世界都是一樣,等待了解這個全球化帶來的效益是不是能夠符合他所帶來的成本。現在世界由幾個大國所引領,但是他們能不能夠真正去照顧到其他小國的狀況就是相當重要的,若是不能更甚是剝削小國成就自己大國,那就是相當不能忍受的,但現今世界的狀況即是如此,令人感到相當可惜,本來就擁有較多優勢的大國在現今全球化的狀況下將擁有更多優勢,應當要更能夠兼顧世界其他小國的權益,畢竟這世界已經出現太多大國吃飯小國買單的問題,例如高緯度大國發展工業,但造成的氣候反撲卻是反應在低緯度的小國身上,這從這次菲律賓遭遇的超級颱風就能看到。

 


05 貿易全球化--資料閱讀心得

499850286   陳怡伶

 

    「崩世代,這是一個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新名詞。第一次在課堂上聽到時,覺得特別的好奇,究竟是面臨了怎樣的狀況,會讓人們將這樣的大環境稱為崩世代,竟然用這一個感覺具有失控、走向毀滅的字眼來形容這一個世代。但在看完文章後,不可否認,這個詞實在用的很貼切。文章中提到的各種社會問題的的確確正在我們的周圍發生,稅賦不公、貧富差距擴大、少子化……等,都是台灣社會正面臨的嚴峻挑戰。我認為其中少子化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最為巨大,人口的減少直接影響的就是教育領域,學校的減班、流浪教師的增加都是嚴重的問題。再者,人口減少代表年輕一代的撫養比將會持續增高,弱勢國家不想破產,勢必得提高賦稅,人們的經濟負擔將會更重。另外,最令我感同身受的議題是文中提到的 — 文憑貶值,我想這應該是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心聲吧!學位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以前大學畢業就等於出社會找工作的保障,到了現在碩士、博士都不一定能讓你的未來有所保證。以前是招牌掉下來砸到的都是大學生,現在興許成了招牌掉下來砸到的都是碩士生了吧!身為一個即將出社會的學生,面對這樣的情況,實在令人對畢業後的前途感到擔憂。

 


課後心得 貿易全球化與崩世代             106應華一乙  夏佑寧   40285218I

 

        當今全球化的貿易盛行,雖然能為出口國與進口國創造雙贏的優勢,許多新興崛起的國家也藉此受惠,卻也逐漸衍生許多弊端進而造成世界上各個角落的資源日益分配不均

        論文中提到,貿易自由化後的第一個苦果即是無限擴大的貧富差距。在新自由主義經濟論述的掩護之下,過去三十年間實際發生的不僅是經濟全球化,而且是全球資本主義的財團化—— 大財團的力量壓倒了國家與一般民眾。在世界各國, 財團以資本外移要脅政府,創造出經濟管制的漏洞,以逃脫先進民主國家例如歐洲的強 工會、高工資、高賦稅、高環保與高福利的約束,投資於無工運、低工資、低稅收、低環保與低福利的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與印度等,在全球範圍內剝削土地與勞力,以壓 低各種成本來謀求最大的利潤。小本企業無地自容,只得在夾縫中求生存或面臨被剝削、吞併的慘況。如市面上許多知名品牌的巧克力往往價格不菲,但全球化分工下,獲利多半被上、中游包裝、行銷等的分工鏈壟斷,而那些身在最底層分工鏈的西非可可豆農的利益顯然已被剝削殆盡。這種自由風氣下的貿易形式固然便利暢通無阻,卻使得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無怪乎每每有國際性的會議召開,不免有一些當地民眾前往抗議、阻塞道路,高呼「反全球化」口號。

        未來三十年的世界將會是何種光景?學者提出令人憂心忡忡的「崩世代」一詞,不僅是萬物齊漲、薪資下降等經濟面的疲崩,人口老化與少子女化、文憑價值縮減等也將會是社會發展停滯的現象。

        論文中提及,家長要求子女生育的傳統約束力降低,加上女性自主意識上揚,生兒育女不再是每個家庭的首要目標。經濟前景不佳,創業機會的萎縮與受僱者薪資報酬的低落使其缺乏經濟安全感,壟罩著一股低迷的氣氛。這些不確定的因素都使年輕人沒有心理準備迎接新生兒,所以造成生育率持續往下滑。

        當今的大學錄取率屢屢創新高,使得大學文憑歷不再如以往般珍貴。這也成為將來找工作的一大挑戰,應徵者人手一張大學文憑,如何在人群中突顯自己顯得十分重要。我也提醒自己,因應即將來臨的「崩世代」,必須充實涉獵各方面的技能,多方嘗試新事物,在一片茫然不確定的未來,也許能因此開創更多機會。

 

 

貿易全球化 閱讀心得     應華一乙謝欣潔

    在經濟全球化下,帶來許多挑戰,如SARS、中國人口增加拉抬糧食價格、中國及印度崛起影響全球經濟版圖、食品工業化大量生產、毒品與非法交易、汙染與疾病、財富分配不均、人才全球流動。其中有幾點我特別想提。

   首先是食品工業化。這是因為為了回應全球化,能大量製造、長久保存和壓低成本的產品才有競爭力和利潤,因此食物中不可避免的加入許多添加物。前一陣子胖達人香精事件引起很大的風波,更早之前塑化劑事件更是占據新聞版面數月之久,讓我開始思考,這不僅僅是單純用「廠商、業者黑心」寥寥數語可一概論之,而是全球化下飲食方式的巨大變動,社會的消費習慣改變。另外,連鎖店、速食店在短短數年內,已成為大多數人主要的用餐選擇。也許在詬病商人不肖的同時,也應思考自己的消費方式與這個時代的關聯。

  第二,財富分配不均。Geoffrey Garrett 認為現今國家要有全球競爭力,就必須只能在知識經濟和低收入經濟兩者間擇一發展。大多數中等收入國家,無法和富國的高增值產業競爭,就只能和低收入國家競爭,但因中等收入國家的工資較高而使策略失敗。這是否和近年台灣年輕人不就業比率日益提高、打工旅遊盛行高度相關?薪資水準遲遲無法提升,對政府喪失信心,啃老族的增加,都不是短期能解決的。

   第三,人才全球流動。不只美國善於吸引人才,很多國家對於高階人才的爭奪戰已開打,例如新加坡,對於能力優秀者予以許多住宿上或申請延長留在星國的優惠,目的就是希望能廣納這些人才,而成效的確十分卓越,亞洲跨國人力資源公司博禹發表的「2013年人才報告」指出,新加坡是台灣人出國第二選擇,勝過香港、北美。

     

    經濟全球化是否一定會讓一個國家的經濟快速和穩定成長?是否有助於減少富國和窮國間的貧富差距?是否會導致一個國家內部貧富差距的擴大?究竟要不要簽服貿?

對台灣而言,不是要不要參與全球化,而是勇敢面對全球化的挑戰,解決它帶來的問題,重新思索自己政治和經濟的定位。

 

   台灣一直將GDP成長率當成政績宣揚的利器,忽略與民眾更直接關聯的經常性薪資、工時,基本工資,造成GDP成長與薪資提高的不同軌。本周的商業週刊就報導了政府花費數十億蓋蚊子館,意義何在?因為徵地興建工程的確是短時間內提升工業、拉抬地價的捷徑,但土地變更後卻乏人問津,造成的不只是金錢浪費,還有時間及人力不必要的消耗。

 

    關於反貧困運動文章中有一段德國詩人對於青年「去政治化」的論述,他說:「在各種無知中,最差勁的是『政治無知』。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他從不參與任何政治活動。他彷彿懵然不知,種種生活費用,如大豆價格、麵粉價格、租金、醫藥費等,卻全都與政治決定息息相關。他甚至對自己的政治無知引以為傲,挺起胸膛,高聲說自己討厭政治。這愚人並不知道,基於自己的政治冷感,社會出現了淫業、棄童、搶匪-更可悲的是出現了貪官污吏,他們對剝削社會的跨國企業阿諛奉承。」台灣有愈來愈多年輕人產生公民意識,如洪仲秋事件造成的巨大回響可見一斑,但仍有許多人「政治冷感」,我想藍綠意識形態鬥爭嚴重可能是個原因,「非獨即統」的思想、只能選邊站等等,種種偏激的思想,令人們望政治而卻步。我們需要愈來愈多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公民,撇開意識形態鬥爭,專注在如何讓台灣更宜人居,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世代下站穩腳步。

 

 

 

貿易全球化 

周欣宇 

大一應用華語文學系乙班生 

         這次的課題主要讓我們提早察覺現時社會所面臨的社會工作年齡老化與即將面臨少子化問題,讓我們對它有所防備。

        這類問題主要是因為現代人的思想與生活的改變造成。在我們祖父母的年代,甚少有人能夠有機會上學。生活的收入大多是靠手藝或勞力換取,婦女們都是大多是都是全職家庭主婦,家庭的運作都較為傳統樸素。同時,按照華人的傳統習俗都喜歡兒孫滿堂,而且對孩子的照顧較為簡單。當時每個家庭的小孩平均會比現代來的多。

         大約從我們父母那一代開始,物價、房價、生活素質等….的提升,再加上教育開始普遍化。人們開始以​​智力取代勞力。此外男女雙方不再有差異,女性也能擁有自己的事業。在男女雙方都忙於工作的那個時代,人們開始以​​“優生”取代多生。由於生得少,自然對孩子的照顧也會更為專注細心。這樣的改變使得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一輩出現像“媽寶”這類的小孩。

         憑著以上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腳步慢慢前進的同時,人們對生育下一代的思想變化與觀點的改變。這樣的改變,使得年輕一輩以後要面臨許多困境。其中最緊急的就是失業問題。這個問題會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為現代年輕人普遍受過高等教育,大學文憑可以說只是踏入社會的入門票。許多大學生卻不能理解這點,他們認為以自身的條件與現時的薪金不符而拒絕就業。此外,大學生會普遍認為手藝類型的工作。如:糕點、藥材鋪、木頭家私業等…是卑賤的工作,不願從事。這也是為何許多老字號或手藝會相續失傳。

         最後,全球人口的增加,是全球處於憎多粥少的情況。對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人們必須要擁有獨特或過人的技能才有能力與全球各地的對手進行競爭。弱肉強食的情況就在將來會非常普遍,要在未來的舞台上站得住腳,除了能力還要毅力。

 

上課筆記

周欣宇

应用华语文学系乙班生 

RCEP =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即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參加(10+6),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TPP =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

其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國中的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等四國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原名亞太自由貿易區,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目前台灣正積極想加入此協議。

APEC = Asian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工商諮詢理事會亞太中小企業峰會,亞太中小企業經濟諮詢會議,亞太經合組織,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官方經濟合作組織, 19891月, 澳大利亞總理霍克訪問韓國時提出“漢城倡議”,建議召開部長級會議,以討論加強亞太經濟合作問題。經與有關國家磋商,首屆部長會議於1989116日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西蘭和東盟六國(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的外交、經濟部長參加了會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正式成立。 199111月,APEC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在漢城舉行,會議一致同意接納中國、中國台北和香港(199771日起改為“中國香港”)為成員。

UN =聯合國

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在19451024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簽定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誌著聯合國正式成立。


對台灣「崩世代」的一點看法

499850626         應華系103B          蕭偉騰          

 

        崩世代,這個看似陌生,卻又熟悉的詞,往往會令人聯想到一大堆的社會問題,包括:失業問題、貧窮、少子女化、高齡問題、18%等,甚至有學者把「崩世代」總結出「四不一沒有」:不婚:剩男剩女如過江之鯽;不生:2010 年生育率全球最低;不養:每天都有孩子被棄養;不活:每天超過10 人自殺身亡;結果: 多數年輕人覺得「沒有」前景。

 

     在與朋友談天閒聊時,也不時提到台灣的薪水問題,大家口中所謂的22K,真的家傳戶曉。無論是馬來西亞的同學,或是港澳,甚至連遠在加拿大的父母親們都每每打電話過來問我活得好不好?大家都在擔心這個「崩世代」的同時,是不是也該想想怎麼讓它別再惡化下去?我覺得問題最重要的主因:政府不夠團結。

 

     我覺得台灣真的沒有像大家所擔心的那樣成為一個「崩世代」的國家,只是台灣政府內部的凝聚力量與和諧度還不夠,試問:一個意見經常分歧的政府,能想出什麼好的政策?

 

        政府內部的問題應該先解決。黨派再多,總會有一個最主要、最有威嚴的,政府與國民必須清楚這一點。當初來台灣時,總會被電視上的政壇節目嚇到,無論是在吵架、打架、飆髒話,還是冷嘲、熱諷、耍心機,在外人看來都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更何況最近還有向政府官員「丟拖鞋」的醜聞。「上樑不正下樑歪」,真得很諷刺。政府一直給國民的印象就是沒事找事做,沒事愛打罵,究其原因,除了部分人想藉此出名之外,其他的,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反抗、反對的方式。

 

     馬英九執政期間,雖然沒有什麼大功勞,但也毫不遜色。單憑馬英九幾次拜訪余靖出面幫忙解救張安薇問題,就可見馬英九確實「做得很好」。這個儒生總統,確實在執政期間無法建立其威信與威嚴,台灣國民口中的「馬政腐」,幾乎都體現在馬英九在選舉前後的落差:痛批大學畢業生只有26700,上任後卻剩下22000;633計劃為達成;簽下ECFA經紀沒起色;表面排共實際親共;還有貓纜的問題等等。

 

     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馬英九出爾反爾、口說無憑上,都不想想堂堂一個總統為何要拿自己的前途跟他的子民開玩笑?中國之所以崛起,大部分原因是統治者的威嚴與政黨的全力配合,雖然,中國問題還是很多,但起碼國民不敢當面罵政府,如果你夠膽,隨時會被「槍決」!台灣政府長期這樣下來,一有缺失不是吵架,就是打架,怎麼會好得起來。也因為這樣,讓這個本身就滿懷大志的人,處理事情變得膽小沒自信。台灣政府需要更加和諧,更加團結一致,無論是對國民,甚至對外人,都是好的!


 

 

 

 

499850561                      夏建雄                     第五週的上課心得 

 

 

崩世代

1.  稅收問題

2.  台灣經貿傾中 貧富差距惡化

 

退休問題 

1.  少子化

2.  薪水低

3.  負擔大

4.  壓力大

 

醫療進步,台灣已在民國82年時就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 高齡化指的是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百分之七,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 退休之後的老年人口的生活品質就越來越重要了。年來少子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扶養比越來越高,養兒防老的觀念愈來愈不適用了,越來越多的人在工作時就會幫自己先想好退休之後的安排。根據勞基法的規定,台灣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

十八趴 

所謂“十八趴”,是其正式稱謂是“退休公務人員公保後養老給付優惠利率存款”制度。 按此制度,凡擁有199571日之前年資的政務官,包括政府官員和縣市長、民代等,在退休後都可享受“十八趴”優惠。給予十八厘的優惠利率,在今天的低息時代看來,當然是很高的利率。但在該制度定型時,市場上的利率都很高,十八厘並不算很高。由於退休公務員的官職高低不同,年資也有長短之分,故形成“肥大官,瘦小吏”的現象。

房地產投資問題 

因為日幣貶值的關係,很多台灣人到國外投資房地產,因為划算。2013年台灣人在國外投資的地方大部分以東南亞為主,比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等。

區域主義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興的一種理論,強調“鞏固國家與周邊地區的利益及外交”。

在一開始的10年左右,區域主義是非常盛行的,之後雖然逐漸受到冷落,但因此理論已擴展至全世界,因此在1980年代末,冷戰結束而全球化運動興起後,區域主義再次受到重視。

TPP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國中的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等四國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原名亞太自由貿易區,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20111110日,日本正式決定加入TPP談判,而中國沒有被邀請參與TPP談判。2013910日,韓國宣佈加入TPP談判。

APEC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成立於1989年,是亞洲一太平洋地區級別最高、影響最大的區域性經濟組織。

APEC領導人穿“安代克”拍攝全家福:APEC會議的一大亮點,就是被稱為“全家福”的參會領導人合影,這被稱為世界最高級別的服裝秀。今年,各國領導人將穿著由巴厘島傳統手工編織的“安代克”布料做成的襯衣來照全家福。“安代克”是一種採用巴厘島特有的編織法“伊卡”製成的布料,從染色到紡織,全部採用人工作業。

亞太經合的目標是為本區域人民普便福祉持續推動區域成長與發展;促進經濟互補性,鼓勵貨物、服務、資本、技術的流通;發展並加後開放及多邊的貿易體系;減少貿易與投資壁壘。

中國上海自由港 (2020年預計建成)

自由港(free port)是指全部或絕大多數外國商品可以免稅進出的港口,劃在一國的關稅國境(即“關境”)以外。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對於自由港來說,外國商品進出港口時除免交關稅外,還可在遵守所在國有關政策和法令的前提下,在港內自由改裝、加工、長期儲存或銷售。而這也是為什麼進口商品在香港等自由港城市較為便宜的原因。

對於不少內地居民來說,香港是個不折不扣的購物天堂。因為在香港,進口商品價格相較內地便宜不少,尤其是在奢侈品、化妝品、數碼產品等商品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在商品物美價廉背後,究其根本原因則是香港是一個免稅自由港。不過,到2015年至2020年期間,香港的這一自由港優勢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削弱,因為上海正在謀劃建設國際意義上的名副其實的自由港。這除了能夠幫助上海提升成為國際航運中心之外,其副效應則是可能吸引長三角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居民蜂擁至上海消費。

 

 

   上課心得                                    

應華系104李怡慧

開始上課時,老師詢問我們對於崩世代的了解有多少,並給我們四個選項,分別是A:60% B:60 C:30% D:10%,只有一個人選A,有三人選B,有八人選C,有二十五人選D。我對於崩世代只有初淺的了解,而崩世代主要有幾個面向:大量資本外移,產業空洞化,大量失業潮及經濟泡沫化,我們正處在於一個不穩定,並且隨時會崩潰的時代。

今日課程主題為由崩世代講起,全球經濟現正快速而密集地流動,先由高齡化社會講起,由於國民年金制度及退休金制度不足以負荷現今老年化的速度,因此退休年齡上升,由六十五歲不斷往後延,但是台灣並未實施真正相關的改革。老師問了第二個問題,什麼是18%?並給我們四個選項,分別是A:60% B:60 C:30% D:10%,只有一個人選A,有十三人選B,有十八人選C,有十一人選D18%的主要原因為過去台灣公務員的薪水較低,為了調整薪水,因此規定公務員存在銀行的利率為18%,以往的銀行利率約13%,在當時為合理的制度,不過現在銀行利率只有3%~5%18%在現在已成為暴利,政府因此支出上千億,如果台灣現在仍不修改制度,勞保和宮保基金將岌岌可危,在五到七年內恐會崩潰,這些都是崩世代的問題,也是造成崩世代的原因之一。接下來,談到薪水的問題,現在的22K,其實是政府補貼企業用人,在這樣的制度下,薪資因此訂下,高不起來,而貿易全球化、跨國資本興盛、工廠外移、追求便宜工資更是主要原因,但薪資變少的現象,並非所有人都如此,而是將差距越拉越大,如果想改善條件,只能提升個人的競爭力。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也與台北房市問題息息相關,連本地人都不見得買得起房子的情況下,卻有這麼高的售價,主因是因為全球資金流動,台北房價比起香港或是其他地方,算是較為便宜,因此有很多外國資本家跨國投資,造成台北房市高價化的現象,此外,過去很多人會到加拿大或是澳洲置產,但因為匯率變少的關係,房價相對較高,所以現在多投資日本的房市,因日幣貶值,東京買房甚至比台北便宜。

最後則談到區域主義,台灣目前政策為希望加入TPPRCEP,現今全球的趨勢為以區域主義為基礎,促進國際發展,我認為目前亞洲的經濟情勢較為穩定,當中國勢力崛起,將會帶來不同的勢力平衡。

 

 

貿易全球化:論台灣為何應積極加入TPP與RCEP

                                                交換生 楊家豪

 

    臺灣是以出口貿易為導向的國家,我國為了持續加強貿易的發展,政府乃積極突破經貿外交困境,於2002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在經貿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的經貿關係越來越緊密,由於WTO會員國眾多,WTO框架下的多邊自由貿易體系談判屢屢失敗,於是各國開始將目光轉移至雙邊及多邊自由貿易區的談判,推動區域經濟整合,降低投資障礙,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並興起了全球簽署自由貿易區(FTA)的風潮。截至2013年,全球總共已簽署546個區域貿易協定(RTA),而有全球目前已有354RTA已經生效,臺灣重要的貿易夥伴國家逐漸成形二個重要的區域經濟整合,臺灣的經貿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第一個是包含中國大陸、日本與其他東協國家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 RCEP)亦已逐漸成形,而預計在2013年年底談判完成;第二個是以美國為首所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 TPP)包含了泛太平洋的重要國家,並且預計要在2015年完成談判。

        從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資料顯示:RCEP的成員國佔我國對外貿易的35.2%,故其對我國之經濟影響是相當重大的。而以亞太經合會各國為主的APP而言,2012年臺灣與亞太經合會貿易總值達4729億美金,佔2012年臺灣與全球貿易總值高達82.7%,影響臺灣對外貿易相當重大,將會影響臺灣未來的經濟命脈。臺灣的產業面臨重大挑戰,唯有開展新一波的經濟自由化,才能強化產業結構調整,為臺灣找到新的產業動能。臺灣需要經濟自由化、建立一個經濟高度自由的經商投資環境,提升產業水準,將臺灣展現高科技、高素質的國家,以創新的能力來因應這場區域經濟整合的風潮,盡力避免臺灣在這場整合風潮中遭受嚴重的損失,臺灣應極力避免被國際區域整合邊緣化,讓臺灣的經貿與世界重新接軌。

 

 

助教

http://www.youthhub.tw/ 青年政策大聯盟

http://www.yda.gov.tw/main.php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歡迎各位參考看看 讓大學生活多采多姿

 


崩世代——上課心得+筆記

梁凱韻 40085045I 應華104

 

  課堂的一開始,老師便提出了一個詞——崩世代。崩世代包括了財團化、少子化和貧窮化。老師在課堂上從台灣的經濟和社會方面為我們細細地解釋。

 

我們開始開始討論台灣的一個制度——18趴。18趴是退休公務人員優惠存款。公務人員退休後政府每個月會再補貼銀行存款的18%。但是因為現在人的平均壽命提高了,所以這退休金制度已不適用於現在了。一個公務人員工作25年,退休後不工作卻仍可領退休金約25年。這情況造成每個國民都負債。其實這情況不止發生在台灣,歐洲許多國家也面對著問題。國家提供的福利和退休金,幫助了人,但同時也把現在的安逸變成未來子孫們的負擔。

 

現在台灣也面臨少子化的問題。一個家庭只有一至兩個的小孩。在上一代,家庭仍把四五個孩子視為正常,那時候約兩個孩子奉養一位長輩,可以共同分擔。但是現在一個孩子奉養一位長輩,加重了年輕人的經濟壓力。政府政策規定一個大學生的起薪是22K,但是我們不能說這樣就幫助了大學生。很多企業或公司認為只需要付22K給社會新鮮人就可了,造成起薪被規範化並倒退的情況。

 

老師給我們的建議是不要局限自己,要多方面去接觸和嘗試。現在台灣開始流行投資國外的房地產,尤其是最近都往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發展。一些國家的房子相較台灣的來得便宜。在幾年後,或許貨幣上的匯率會帶給我們無法想像的盈利。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由東盟十國加上中國、日本、韓國、毆打利亞、新西蘭、印度(也稱10+6),所涵蓋的的區域佔全球的三分之一,將會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區。

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為促進亞太區的貿易自由化,由汶萊、智利、紐西蘭和新加坡發起,目前已加入談判的國家有美國、澳洲、秘魯、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加拿大、日本。

APEC: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特點是採用非約束性承諾和成員的資源。

UN:聯合國,為避免全球社會、經濟、人權的問題創立了聯合國。

心得 :TPP&RCEP

應華106劉法柔40285207I

    從小在台灣長大的孩子都對於國家被國際邊緣化這議題不陌生。由於政治因素,使得世界各國自美國與中國建交後相繼與台灣斷交,面臨這般窘迫的國際情勢,台灣不得不積極向外發展,尋求國際舞台。目前為止,台灣以各種名義參加了APEC、WTO等等的國際組織,希望能藉由提高國際曝光率以及全球貿易重返國際。

   最近,有兩個國際組織吸引了各國注目,它們分別是TPP以及RCEP。

  TPP:全名為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是由APEC成員國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旨在促進亞太區的貿易自由化  此組織由美國策劃,旨在"圍堵中國",各會員國一期待著此組織能夠成為媲美東協+3的龐大組織。由於台灣原本就已經是APEC的會員國,我認為要加入TPP是相對容易的。而且,如果美國的目的真的是為了圍堵中國,那麼以台灣的戰略位置為考量,我國確實是有成為正式會員的有利條件,必須從現在開始積極爭取

   RCEP:全名為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是由東協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印度共同籌組(=東協10+6),此組織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RECP將自2013年開始推動自貿談判,目標在2015年底完成,若順利談成,它將涵蓋約"全球總人口數"的一半,所涵蓋區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區。雖然台灣加入RCEP的可能性向對於TPP低,但我認為我們也不可以漠視它,畢竟RCEP可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區(而且也位於亞州),如果不積極爭取與隻的連結,我們也將淪為海上的孤島如果能夠善加利用與中國日趨良好的關係,要與RCEP互動也絕非難事

 


一場關於經濟全球化演講的心得

 應華103 499850119 王于欣

 

這是一個談論經濟層面全球化及人文創意的演講活動。

 

這次的演講,讓我有種獲益良多之感。或許是因為演講者陳博志的歷練,實在是非常豐富。尤其曾經是國家經建會主委還有總統府國策顧問,他的觀點,總是先由國家整體發展的大方向切入。這樣的思考模式,對於我這個社會菜鳥的學生而言,是一個嶄新的思考模範。

 

現代人常說全球化,每當想到全球化,我的腦海中浮現的都是國際間商品間競爭激烈的狀況。不過,陳老師理解的全球化模式,不必談向國際,在我們國家內部的經濟結構就已存在相似的現象。他讓我們思考的例子是,台北車站和板橋的麵包店。他說,假設兩個麵包師傅擁有的條件都相同,但一開始會由於地區的關係,台北市的麵包店師傅薪水就是高於板橋的麵包師傅。隨著交通的發展,更會帶上人才的流動,資金的流動及經濟的流動。搭上捷運從板橋到台北市區,不必半小時,交通成本也就幾十元,板橋麵包師傅自然會來台北,而人力成本問題也會是麵包店老板的思考重點。此時人力的流動會造成兩地薪水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而這樣的過程和全球化的過程是一個相似的情形。

 

如果說這樣的模式是全球化經濟交流的縮影,那麼弱擴大到現在兩岸之間的服貿協議,那我們該怎麼辦呢?這是第一點我想到的事。陳老師說:「台灣有三點,是最大的利器,我們最該增進並且維持的就是,傳統消費品的少量多樣、電子資訊深厚的技術和生產能力、不排斥多元文化的背景。」發展技術和經濟的同時,最遺憾地就是,失去人文的薰陶。傳統消費品如何和大型國際企業掌控的產品競爭,需要的就是一種人文的創新。然而政府常常把人文創意當作一種獨立的產業,而不懂得和經濟發展結合,若是少量的這種傳統消費品,注入多元文化的創新,這將會造就一個特有的市場,不必害怕大企業複製型消費品的蠶食鯨吞。

 

今天的盛會,是給我一個由不同角度看世界的機會。放眼國際之前,先審視國家內部,固守我們本有的優勢,理解無法競爭的劣勢,才不會受全球化的大洪流吞噬,而在這洪流中載浮載沉的,迷失了方向。

 

崩世代--以臺灣為例

謝榕森 499850767 應華系103

"崩世代"一詞看似很陌生,然而它正是未來臺灣會陷入類似的社會崩壞,攸關每一個人的未來.過去二十年來,臺灣社會面臨新自由主義的衝擊,像政黨都成了財團的俘虜,政府配合財團減稅與企業逃避社會責任的結果,使得臺灣的租稅不公、工作平窮、貧富差距與人口老化的問題加速惡化。

 

對於臺灣收新自由主義的衝擊,大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新自由主義造成的第一個後果當屬貧富差距。如前所述,全球化之下的兩岸經貿導致了失業率與貧窮率的提升,台灣官方的失業率由 1990 年代初期的低點 1.5%提高到2009 年的最高峰 5.9%;貧窮率則由 0.6%左右提高到 1.1%,上述官方數字都有低估的嫌疑。失業率與貧窮率提高,代表社會底層民眾的所得減少,加上財團富人獲利增加,結果就是貧富差距逐漸擴大。 在沉重的經濟壓力下,貧困與失業人口很容易喪失繼續生活的希望,因此失業率與貧窮率、甚至貧富差距都跟自殺率有很高的關聯。隨著失業率與貧窮率的上升,台灣的自殺率從 1990 年代初期一年每十萬人中有七人自殺,到 1990 年代末期有十人自殺,2005 年後已經提高到每十萬人約有十八人自殺。顯然,家庭經濟壓力與貧富差距的惡化

已經使貧困者失去了夢想。

 

(二)資本集中、創業無望

所示,觀察過去二十年的公司新設與歇業數據可以發現,台灣企業的創業率在1993年達到了13%的最高峰,而歇業率只有3%左右,也就是說當年每一百家公司當中有十三家是新創企業,而且每一百家企業只有三家倒閉,可以說是企業的出生率遠遠大於死亡率的創業黃金時代。台灣的社會流動研究也顯示:勞工有機會自行創業成為老闆,表示台灣是個相當開放的社會。

        然而,1993年之後的創業與歇業趨勢急轉直下,在1999年之後,創業比率從13%掉到6%,腰斬到一半,公司歇業比率也在6%左右,也就是企業的出生率與死亡率打平,公司總數長期維持在大約六十萬家上下。為什麼台灣社會的創業機會大不如前?主要原因乃是經濟全球化與財團壟斷資本的效果,1990年代起的製造業外移與財團化,已經導致台灣產業結構的劇烈改變。在1985年,台灣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銷售額剛好各佔一半,到了2005年,台灣大企業的銷售額突破了七成,在出口比例上,1985年大型企業只佔了24%,中小企業則有76%,但是到了2005年,大型企業的出口比例已經飆漲到82%,中小企業只剩不到18%。總之,在內銷市場與出口部門,中小企業節節敗退,大型財團主導台灣經濟的時代已經駕臨了!

 

(三)文憑貶值與工作貧窮

台灣兩大社會流動管道之一的創業機會越來越少,另一個社會流動管道,也就是透過高等教育、考取專業證照以取得更好的職業生涯,究竟是越來越開放還是越來越封閉?從人力資本供給的一端來說,大學已經擴張到了人人都有機會入學的地步,按理說,台灣社會的向上流動應該越來越開放才對。

確實,台灣過去二十年的大學擴張與產業升級同時提高了受僱者的學歷與勞生產

力,許多年輕人成為電子業的工程師,各類金融與房地產業證照對於服務業的專業化產生正面影響。然而,隨著大學入學率的大幅度提高,年輕世代開始面對大學文憑的貶值,凸顯在高學歷高失業率與工作貧窮這兩個現象上。

       台灣目前大學生的平均起薪究竟是多少?根據主計處的人力運用調查與勞委會的受僱員工動向調查等兩項數據顯示,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初職的薪資大約只有 26,500 元上下,研究所畢業生也只有 31,000 元,而且從 2006 年以來其名目工資呈現下滑的趨勢,至於整體大學畢業之受僱者的每月主要收入未達30,000 元的比率,則由 2004 年的 25%上升到 2009 年的 37%。

 

(四)生育罷工與人口老化

如上所述,台灣的社會流動可能已經逐漸停滯,年輕人創業與就業都面臨嚴重的困境,向上流動的機會萎縮,甚至出現工作貧窮的現象。貧富差距的惡化更導致社會發展的另一個危機—— 那就是年輕人的「生育罷工」。撇開「傳宗接代」之類的傳統意識形態不談,人類的生育行為還是相當理性的——

事實上在東亞各國,家長要求子女生育的傳統訴求已經完全失效了,從個人與家庭層次來看,生育決策主要受到年輕人——尤其是女性的生涯規劃、家庭整體經濟前景與收支狀況、還有托育跟幼教市場的價格所決定。

       從結構上來說,有幾個因素決定了年輕人的「生育罷工」。首先,青年的經濟前景不佳,創業機會的萎縮與受僱者薪資報酬的低落使其缺乏經濟安全感。以台灣為例,受僱者薪資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就與生育率同時下降

 其次,雇主不願負擔員工結婚與生育所可能帶來的成本,女性一但因為結婚與生育而離開職場就等於長期失業,這一點使得台灣女性的結婚年齡不斷延後,平均已經逼近三十歲,結婚年齡越晚則生育的機會與子女數就越低。

       最後,社會福利體制的保障不足,而托育產業偏偏是個市場失靈的案例—— 托育價格提高則生育率越低,但生育率越低則托育產業越偏好服務高所得家庭,定價更為昂貴,最後落入托育成本不斷提高與生育率不斷降低的惡性循環。

 

 

 


關於﹝崩世代﹞的其他補充資料

499850028高守潔

 

《崩世代的困境與對策》社會評論家彭明輝

彭明輝剖析美國經濟貧富差距嚴重,大蕭條前達到貧富最高點,之後美國為了對抗共產主義,資本主義節制與緩和化,市場雖由資本主義主導,但所得經由政府課稅,做財富重分配,產業發展會照顧各種技能專長的人,讓各種人都有就業管道。

後來新自由主義擴張,政府去掉管制降稅,貿易自由化,國營事業私人化,貧富差距擴大,所得分配不均勻。50%財富屬於前10%的富人,讓一度均富的美國社會貧富差距急遽擴大。而今美國貧富差距已超過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底層90%實質所得沒有成長。

他提到,一般人薪資沒上漲,但跟上全球化與自動化得利的少數人,薪資急速上漲,人的所得必須跟機器做競爭,甚至被取代,新自由主義只靠私心、野心競爭財富,像是率獸食人。

看著年輕人陷入非典型就業的困局,他感到沉痛。彭明輝說,年輕世代想工作的人很多,並非不是大學生過剩,而是對大學生的需求無法增長,形成「無業世代」。西班牙青年失業率高達50%,加拿大大學失業率高,學生只好從事無薪見習生,還必須自理吃住,工作沒工資,比奴隸處境更辛苦。

彭明輝呼籲年輕人自力救濟、改變結構,了解產業模式,建立屬於自己的市場,青年要立志創業,有能力的人可考慮離開台灣,因為台灣已被掌握經濟、政治的人斷送。他批評,台北市預售屋漲幅遠超過GDP成長率,吸納大量資金炒作房地產,變成劫貧濟富的主要管道,造成經濟泡沫化,政府誤導整個發展,透過殘忍的經濟制度,留給下一代無以為繼的社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I4yxJI_Btk

↑相關影片

 

個人心得:真的就像是老師一直在課堂上提到的,這世代的我們如果想要找到好工作就必須培養國際觀還有多方面的能力,面臨崩世代的壓力,經濟非常不穩定,希望自己不要被世界淘汰出局唯一的辦法就是造就自己的能力,唯有具備自己的「不可取代性」才能站穩腳步,另外,內在涵養還有精神的強韌度這些軟實力也都是重要的能力,資本主義加上經濟全權化導致世界變得殘忍,逃避或是怪罪別人都是沒有用的,必須把握機會好好栽培自己。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