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心得:新移民女性 106應華一乙 夏佑寧 40285218I
這次上課觀賞的這部紀錄片描述了幾個有著不同背景的新移民女性在異鄉生活的實錄。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來自泰國的女士在訪談中敘述他剛嫁來台灣時的種種不適應,不只是一個面臨一個陌生國家、新生活方式的挑戰,更有台灣女性也不免碰到的婆媳問題。她漫無目的的消遣度日,直到遇見了南洋姐妹會-一個讓她有歸屬感的團體、在台灣的第二個家,她決定振作精神,在這個新的國度發揚故鄉的特色,倡導婦女權益。此外,片中訪問了不少新移民女性娘家的家人,他們的女兒/姊妹當初決意來到台灣幾乎是為了尋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能寄錢回去貼補家用。她們隻身漂洋過海,在不穩定的經濟局勢中生存,需要的是莫大的毅力和決心!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班上有位男同學常被頑皮的同學取笑,只因為他的母親是一位越南籍的新移民配偶。他們嘲笑他母親說話的腔調,有時更拿他較黝黑的膚色大做文章。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十分幼稚和可恥。不過即使是現今社會的人一聽到外籍配偶,多半也是抱持一種刻板印象,諸如因為家境不理想迫不得已嫁來台灣,或是甚麼「假結婚真騙財」之類,但安逸的台灣人何曾想過,新移民配偶身上有我們學也學不到的堅持和勇氣,他們以合法的手段努力掙錢,願意盡自己最大的力量設法提供家庭更高品質的生活,願意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闖蕩一番,比起有些天天抗議著政府造成的高失業率,卻成天賴在家,不願從基礎低階工作做起的台灣人,他們儼然是偉大的夢想實踐者。
新移民豐富了台灣的文化,而現在有更多的新移民投入介紹母國特色的行動中。 他們的精神值得敬佩,而我們也應該學習尊重和包容不同國家的文化。
人權與戰爭 40185024I 吳品萱
我想許多人可能覺得台灣和「反恐」兩個字沒什麼關係,但事實上也不完全是。這裡分享一篇報導給大家─「台灣曾是賓拉登的前進基地」: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10912/71863/
僅管這篇報導未得到官方證實,不過這的確可能發生,只要我們覺得恐怖分子不可能危及台灣,全民、情治單位、安全維護單位全都鬆懈,台灣就會是蓋達組織最好切入的出發點,從台灣坐上飛往美國的飛機然後攻擊美國本土。恐怖攻擊的形式很多元,只要我們和大國有往來的一天,風險就存在,台灣人不該再把恐怖攻擊想的就是某某爆炸事件,覺得蓋達組織在台灣發生爆炸不會得到國際注目而認為這與台灣無關。
提到反恐,就不得不提到反恐聯盟的老大美國,其實美國和中東關係的評論,我個人很愛看湯瑪斯●佛里曼的評論。佛里曼有許多本暢銷書,包括耳熟能詳的《世界是平的》、《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我們曾經輝煌》,他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更特別的,他是以色列裔,不同於其他美國國內激進的以色列人,佛里曼主張中東和平、以巴和解等等。身為一個中東政治專家,他早年出版過《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一書,他也因為這本書被其他以色列裔討厭,不過911事件後回頭看這本書,有印證之感(此書出版於1994)。佛里曼同時也是提倡環保的評論者,我對他的一段對話印象非常深刻,美國和許多中東國家呈現敵對關係,卻一直跟中東買石油,意思就是一直付錢給敵人,911事件應該要是一個很好的轉折點,是政府呼籲民眾「我們不應該再被中東國家的石油牽制,大家一起節省能源和開發新能源!」的好時機,小布希政府反而選擇向中東開戰,陸續攻打伊拉克和阿富汗,造成中東地區不穩、石油價格升高,當時身為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進口國的美國還需負擔更高的成本購買能源、付更多錢給敵人。更可笑的是,雖然美國表面上是以伊拉克擁有核武的理由入侵,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包括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都承認美國是為了石油才攻打伊拉克,結束戰爭秩序重整後,殊不知獲利最多的不是美國而是未參與戰爭的中國。
人權與戰爭這個題目,近年有許多國家的例子可以舉出,包括茉莉花革命是因人民無法有基本人權而引發動盪,先是從北非國家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原本的強人政權被推翻,再到西亞的葉門、沙烏地阿拉伯、巴林、敘利亞等國不同程度的反政府活動,中東人民因為得不到人權所以反動,卻也因這些反動引發的戰爭又失去人權。當然,這個議題也不只侷限在中東,如俄羅斯去年在莫斯科的抗議活動、泰國近來的示威、巴西的遊行等等,給予生存在同塊土地上的人應有的尊重和生活環境是人權,否則連新加坡這種國家都會暴動。如果這個世界的人可以更了解彼此,也願意少一點利己、多一點利他,對於人權的提升、戰爭的減少都必定能產生正面效果。
人權與戰爭 論文閱讀心得
應華106級 賴維芃
冷戰過後各國間或是各組織間不再是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是所謂的「後現代」戰爭,也就是論文中所提到的資訊時代的網路中心戰。這種科技的比拚較以前的實際對仗更讓人防不勝防,一旦電腦系統被滲透進去,很多事情都會失控、脫軌。這令我聯想到2008年的一部電影:鷹眼(Eagle eye),劇情即為兩名不相干的陌生人,遭到恐怖組織的電子系統威脅,不幸被捲入國際恐怖攻擊組織的巨大陰謀中。戲裡面的電腦系統能癱瘓美國的交通號誌,使他們無法撥出求救電話,令監視攝影機轉向或短暫當機,在在逼迫兩位主角不得不走上恐怖攻擊組織所安排的刺殺之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高科技的不當利用,就會被有心人士當作最有用的強大武器,神不知鬼不覺的顛覆人們的世界,推翻既定的秩序。就我所知,目前這類型的資訊戰爭主要是大國所會採用的方式,以竊取他人的機密資料,像是日前的維基解密,把美國竊聽各大國的訊息外洩出來,造成全世界的恐慌與不安。
再來談回恐怖攻擊方面對台灣的影響,基本上世界地圖一攤開根本就找不著台灣,說來是極為不幸的,但不幸中的大幸就是:因此沒有恐怖攻擊組織會看上我們這個渺小的存在,所以我們有幸逃過一劫。但為了在國際情勢上達到平衡,我們會盡力支持美國的反恐計畫,以便獲取美方對台的庇護,讓我們和大陸之間保有微妙的相對平衡。然而我以前都沒有考慮過,這種挺美的做法會使一些較激進的回教國家看在眼裡不滿在心中,就像埋了一條導火線,我們永遠無法預測何時會爆發,就像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般,是種不定時炸彈,威脅著台灣的安全。
也因此台灣還是得要在預防恐怖攻擊方面上多花些心思,不然說實在的,我也只有在高中的國防課時才略為瞥過課本上關於恐怖攻擊的應變,現在可謂是一點印象都沒有。所以我認為基本的模擬情境和演習訓練都是必要的,做足準備除了讓人安心之外,也好防患未然。還有我們應該抱持著多元的思考模式,接受各種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以及不同的聲音,我想台灣在這方面而言,已經算是蠻開放、圓融了,如果還能多一些尊重並且真的聽見他們所要傳達的訴求,那麼台灣一定能一步步邁向更保障人權的國家以及安全的國度。
人權與戰爭心得
應華系106 沈凡音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其發展越來越快。很多時候也可說幾乎是每天,我們都必須和其他國家聯系,來往。很多時候恐怖分子搞不好隨時隨地就在我們的身邊。自從911事件后,很多國家才發現恐怖分子的存在所帶來的威脅,才來加強國家的戒備,增加國家的警衛人員,武器,監控器等等的武裝器材。
但是增加了這些卻沒有增加國家人民對防恐意識只會浪費更多的費用,且不見得會減少恐怖分子或不再出現在周邊 。加強人民對防恐的意識可以減少傷亡,而且可以減少國家對于防御的費用。從最基本的教人民如何使用電腦如何不被駭客入侵等等開始。
战争是分为两类性质的。一種是說有的些國家只是為了個人利益,占領他國領土;而有的則是為了人民的人權而發起的戰爭。我覺得很多時候戰爭是因為漠視、不重視人權所造成的。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權利去發表自己得想法,爭取自己所要的事物。一個民主的國家就應該正視人權這個問題的話也許可以減少沖突,人民也不需要放下工作冒著生命危險去進行抗議、革命活動,甚至阻止不必要的戰爭。
影片欣賞:新移民女性 應華103范莛敔
今天上課放映了兩部紀錄片,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部有關“新移民女性”在臺灣的影片,內容主要是談到近年來迎娶外籍新娘風氣盛行後,新移民女性在台灣的生活及適應的狀況,也談到政府當局從無到有保障外籍配偶的社會福利,雖然多數的他們還是沒有身分證,只擁有居留證,但部份在外籍配偶聚居的社區大學已有開設提供他們華文學習的課程。影片中以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配偶為訪問對象,節錄訪談實錄,讓我們能得知他們對來臺灣生活真正的想法。
在“迎娶外籍配偶“剛開始在社會上流行之初,我們總會帶著有色眼鏡,認為迎娶外籍配偶的人大多是因為貧窮,或是外籍配偶想藉著結婚之名來臺工作,種種的刻板印象對他們其實造成許多的傷害,影片中訪問到一名外籍配偶,他談到,為什麼社會上的人總說他們來臺灣工作目的是要把薪水寄回國家給在那邊的親人,但是每個人工作賺錢後把一部份的財產用來供養家庭不是大家都會做而且天經地義的事情嗎,他們也是付出自己的勞力用正當的手法在賺錢,為什麼社會大眾要拿他們的事情來做文章,聽了他的心聲,也反覆思考了一下,覺得我們真的要改變這種刻板印象,現在是個全球化,地球村的時代,交通的便捷讓國家人民的組成更加多元,我們要學會不用“有色”鏡片看待事情,在接觸不同文化時以同等的角度出發,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稱職的地球村人。
影片心得-新移民女性
40285207I 應華106劉法柔
上課時看了這部有關於新移民從亞洲各國嫁來台灣的紀錄片, 片中訪問到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外籍新娘〭這些女性不僅必須隻身離開熟悉的故鄉, 還得要努力適應新環境, 影片中一位泰國的婦人就說到當他剛搬來台灣時非常地不適應, 除了食物吃不習慣外, 與公婆的相處也不甚和睦〭我認為這些外籍新娘都很有勇氣, 他們為了自己以及家人更好的生活, 願意放手一搏嘗試在異鄉開始陌生的新生活〭然而, 有很多台灣人對於新住民們仍然抱著歧視的態度, 那些人認為新住民較”低等”〭我認為這是很諷刺的, 我們常常抱怨許多西方國家常常歧視亞洲人, 卻也因犯了同樣的錯誤而去歧視同為亞洲人的鄰居們〭
我認為所有人都應有一顆寬大的心, 接受與自己不同背景的人, 並且以謙虛的態度歡迎任何生命中的過客〭仇恨與歧視不能使世界往更好的方向進步, 如果人們能放下成見接納他人, 我們的社會將會更臻完美!
幸福地圖的心得 499850236 應華103 馬儷維
在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交通和通訊便利拉近彼此的距離,遠距離的愛情不再是天方夜譚,跨國婚姻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雖然通訊網路交流頻繁,很容易認識住在另一個國家的人,但文化、生活背景和風俗等等卻還是有差異的存在。在跨國婚姻中,以台灣為例,大多是從東南亞的女性嫁到台灣,因為人們對東南亞有開發較落後的刻板印象,加上語言不通,剛開始東南亞的女性新移民在生活上、人權上都被漠視的情況。
例如:來台灣居住九年十年泰國女性卻沒有身分證、對於外籍新娘懷孕後,也沒有健保補助的產檢、生活上被其他人歧視、有些丈夫怕外籍妻子逃跑,不讓她們學中文等等。
看到這些問題,雖然這些問題並不是只在台灣發生,在很多國家都是如此。但在影片中看到有些社會公義團體幫助東南亞新女性爭取權益,透過這些組織讓新移民聚在一起為自己發聲。看到雖然新女性移民處在社會的弱勢,但也看到她們透過組織是當為自己爭取權益時,見到他們自信的一面,想為下一個新移民女性有更完善的福利。
最近台灣也越來越多新移民加入,他們面對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他們所生的下一代同樣也會面臨一樣的問題,但我們社會用包容和尊重對待新移民,重視新移民所遇到的困難和瓶頸。讓台灣因為全球化影響,而成為多元文化社會。
新移民女性 影片心得 梁凱韻 應華系 40085045I
在台灣,隨處都可以看到異國料理的餐廳,泰式、緬式、越式等等。餐廳的主人輪廓較深,交談使用的話語也是我們聽不懂的。外籍配偶在台灣不是一個很稀奇的存在。以前會娶外籍配偶的都是家境較不好,希望用錢就可以擁有一個可以繁衍後代、聽話、會做家事、看家的媳婦。但是現在這種觀念慢慢有所改變。
影片中有一段是一位外籍配偶的心聲。她剛到台灣時,被人詢問這樣嫁過來夫家給了多少錢,嫁過去後每個月會拿到多少錢寄回家,她只能很心酸地回答,台灣人和他們當地的婚姻觀念不同。在很多人眼中或許她是為了錢才嫁過來,但是其實她嫁過來後是不需要寄錢回家的。在她的家鄉里,把女兒嫁過來是能減輕家裡的負擔,但卻沒要求女兒寄家用給娘家。
外籍配偶在台灣面臨的問題一直都是身份認同。她們若需要得到台灣身份證就需要放棄自己原本的國籍。甚至政府所要求的41萬財力證明,對於家境不好的他們來說也是一大困難。
但是外籍配偶能讓台灣更多元化。外籍配偶的孩子很多都是雙母語長大。影片中的一個家庭,丈夫甚至還鼓勵太太多用菲利賓語和孩子溝通,希望孩子多懂一種語言。外籍配偶也會把自己國家的文化教育下一代,孩子們可以因為自己的多元文化而有自信心。一些婆婆也很贊同媳婦到外面學習華語。有些外籍配偶一開始聽不懂華語而厭惡身邊的人,在學習華語後變得更加樂觀開朗,在補習班裡也交到了很多同樣背景的朋友。
外籍配偶嫁到異地,對她們來說,台灣就是第二個家了。她們只能學習這兒的文化,讓自己更容易融入這兒的生活,許多例子都是很心酸的歷程。
黃錦賢 國文系(交換生) 90299017X
糧食與綠色革命 筆記
-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he climate decide what kind of food can be grown in the specify area.
Example: Rice Plantation --> mainly from Thailand, Vietnam and the coming up of Cambodia. And for instances, Africa area could not grow rice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he climate as well, making it unable to grow rice).
Taiwan did grow rice too --> e.g. 池上 --> because the conditions of these places in Taiwan is suitable to have rice plantation.
- The different system/political scheme do affect the production of food in countries as they decide what kind of production the country will go for, and of course, government set the law for food production within the country as well.
- Trading also affects the production of food. --> When there is trading, there will be prices differences, thus there will be a comparison of prices (people go for cheaper options).
反核四五六: 不分年齡性別,不分黨派,不論地域,不拘時間空間,只要你反核,都希望能一同加入行動,讓此行動傳遍各地,讓馬總統感覺到,台灣還有很多人反核。
(source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6%88%91%E6%98%AF%E4%BA%BA%E6%88%91%E5%8F%8D%E6%A0%B8/307969115955037?id=307969115955037&sk=info )
人權與戰爭
交換生 90299003X 楊家豪
人權問題一直是近幾十年來吵得沸沸揚揚的議題,尤其在中國對於人權的定義上與世界的定義有明顯出路,在當初中國要與世界各國簽訂許多協議時,總是被西方各國以人權問題進行談判籌碼,像是1972年中國改革開放後,外資紛紛進入,促使中國進行經濟改革,然而卻在1989年發生了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共以坦克車鎮壓驅散,造成國際輿論撻伐,並且聯合國與西方諸國以「人權問題」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封鎖,讓中國經濟消沉了數年。美國一直都是以「人權問題」 在全世界發動許多大小規模的戰爭,然而也使得許多國家都質疑美國真正的動機,是不是只是以美國的戰略利益受到威脅而發動戰爭。美國是以「人權」進行保護而發動戰爭,然而近期卻揭露出美國大兵在虐待戰俘、平民百姓的一些事件,顯露出相當大的矛盾。
戰爭是全世界一直都在避免的事件,尤其是經歷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諸國,都體會過世界大戰的恐懼,我認為目前的局勢應該不太可能爆發全面性戰爭(也許會有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各國一定會有所讓步,由於全球化的關係,世界各國的關係變得如此緊密因為,一旦發動戰爭將會影響全球。我認為20世紀會毀掉世界的戰爭就是核子大戰,而21世紀初期會毀掉世界的便是金融大戰,像是國際上的中國與美國的矛盾,中國持有美國大量國債,美國倒了,中國也必然會跟著倒,這都會使全世界都跟著牽動的。
15 人權與戰爭 (應華106陳嘉煒)
人權議題在二十一世紀已經變成國際社會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冷戰結束之後所爆發的幾場戰爭,例如南斯拉夫戰爭、科索沃戰爭、小布希的伊拉克戰爭,都是與人權議題有其相連性。吾人也認為,在現在與未來的人類社會裡,除了資源爭奪的衝突之外,各國動用軍隊的理由,大部分都會與人權的關懷有關。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法治國家之建立,在二十世紀末,人民要求國家給予更好的生活環境與品質。因此,人權更進一步發展至,人民有權利要求國家給予一個良好之生活環境,要求一個和平沒有戰爭威脅之權利,要求發展之權利等等。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在面對國際壓力之下,紛紛宣稱自己是民主國家。有些威權國家就算沒有真正的民主制度,也設法透過選舉來證明自己是民主國家,也給自己的人民適當的政治權利。
Comments (1)
simfanyin@... said
at 5:30 pm on Dec 16, 2013
影片欣賞:新移民女性 應華106沈凡音
在課堂上看了這部影片,覺得蠻不錯的,只是看和聽有點不清楚。在現代這個時代,越來越多人從一個國家移民到其他的國家。有的人是因為工作,有的人是因為婚姻,都有。在這部影片中說的是有關從亞洲各國嫁到臺灣來的生活。這些外籍行娘除了要學會適應當地的文化語言風俗,有時還必須忍受外來的異樣眼光。很多人會認為這些人嫁過來臺灣大多數不是因為真正有感情,而是為了金錢、生活。但是有時候事實并不是如此。
試著想想,若有一天自己也因為異國戀而要嫁到其他國家時,心情會如何?遭到異樣眼光時你該怎么辦?
我想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必須去思考的,同時也要加強這部分的教育資訊,讓這個社會能包容各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