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Dokkio Sidebar applies AI to make browsing the web faster and more productive. Whenever you open Sidebar, you'll get an AI summary of the web page and can ask any question you like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page!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7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吳品萱 9 years, 5 months ago

全球經濟與兩岸經貿展望    心得   40185024I  吳品萱

 

這篇文章寫的時間我看大概在2009年前後,那時是金融海嘯最嚴重的時間,因此整篇文章充滿了對前景的悲觀。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出口大國之一,他的客戶是全世界,而全球化造成美國的金融海嘯很快擴散到世界各地,環環相扣,大多國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些波及,因此,以出口為重要經濟支柱的中國受到重挫,從以往雙位數的經濟成長率滿滿下滑,我印象很深刻溫家寶喊的「保八」口號,甚至,國際之間(由其是西方金融機構)紛紛嚷嚷著中國會「硬著陸」(經濟學家盧比尼對中國的定義是GDP成長掉到6%以下),而許多關心中國經濟的人都知道,中國大陸官方將GDP成長的底線設在7%(數字低於此社會可能會動盪)。在這個背景之下,中國政府祭出了龐大的刺激政策,也藉機開始中國的轉型,希望將經濟重心從出口轉為內需,相伴的,「城鎮化」的口號也越喊越多,但轉型結果還得等待時間去呈現。

 

據我長期關心相關訊息的認知,中國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情況是充滿矛盾的,這也讓不論是胡溫或是習李對政策必須拿捏得很小心,在我看來,這個政府其實也是很脆弱的。放眼全世界,當政府採用刺激政策時,許多資金流入房地產,讓房價不斷升高,而中國也不例外,買不起住房導致人民覺得生活沒有保障,「蟻族」、「鼠族」現象也不停被關注,因此在胡溫的末期,「打房政策」一直是溫家寶不停大聲疾呼的事項,老百姓沒地方住,群起反抗,那政府官員也別想混了。於是,刺激政策變成稍緊縮政策,市場上的現金流變少,「錢荒」造成溫州民企接連倒閉的事件,儘管我認為這只是一個泡沫被撮破,但還是帶有一些警訊,就像影子銀行的問題。中國高官真的不好當,所以有人說接班的習李政權是中共開國以來最脆弱的政權。

 

但我想,如果金融海嘯(美國是第二大出口國)與歐債危機(歐盟是第一大出口國)帶給中國的是轉型的警訊,那也未必是壞事。許多經濟學家指出,儘管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在下滑,但是,其中成長的「質」是更健康的,以往中國地方官員的昇遷和該區GDP是有掛勾的,但現在這個政策已經取消,和GDP掛勾的政策對中國造成傷害也不小,地方政府為了把GDP衝高向銀行借了堆錢蓋了堆沒用的基礎建設,例如在沒風的地方蓋風力發電廠,沒有效益的投資當然沒有報酬,全中國地方官「同心協力」製造了中國龐大的地方債,而在習李新的改革中,也慢慢將地方權力轉移中央,我想這種無效投資應可以慢慢被控制。

 

再來,我想最近中國經貿最大的議題非「上海自貿區」莫屬,這個消息不論是對台灣還是全世界都非常重要,我實在不懂這麼大的新聞為什麼台灣媒體報的這麼少。上海自貿區的細項比較複雜,但簡單來說就像中國的二次改革開放,事實上中國不論是貨幣、財政、產業等現況都有透明度不足或是官方控管太多的問題,我認為在習李上任的這一年來已經有許多突破,包括依些壟斷型的國營企業領域也逐漸開放給民營廠商等等,以往我們認為中國不夠開放是他的劣勢,而現在看來,我覺得正因中國很多領域還沒開放或者還有改善餘地,所以其成長空間非常大,對台灣人、台灣廠商來說,這個機會一定要緊緊抓著。或許有人認為中國的崛起對台灣是種威脅,但在一場演講上DDI大中華區首席顧問倪匯鍾(前台達電人資長)說:「要把中國看成是一個機會,你們想想看如果今天崛起的是巴西呢?」中國和台灣的貿易連動性非常高,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也占了台灣出口額的四成左右,雖然也不是每個台灣人都願意這樣和中國緊緊相依,但有些在眼前的機會不能就這樣流走。

 

2013年暑假到上海一個多月,我真正感受到台商在中國的服務業實力,在某些場合介紹台灣時,我總愛介紹一些在中國的台灣品牌以引起他們的共鳴,每一次效果都非常好,他們總是驚訝萬分。我相信在「軟實力」上,台灣在中國還是有優勢的,我覺得台灣人不要被近年來社會、經紀低迷的氛圍給擊敗,我們要多相信自己一點,台灣人真的太少看到自己的好,去一趟中國回來,我真心為我生活的這塊土地感到驕傲,台灣人加油!

 


理財與投資 心得 499020257 林佳誼

談到理財與投資,我想這是許多人都很喜歡的話題,因為大家都喜歡錢,沒有錢萬萬不能。我也是對投資理財,甚至是如何製造財富,開源這塊有很多的研究。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很敗家,愛買東西又愛吃美食又愛出國,所以沒有錢絕對做不到這些事情,因此學生時代就是永遠想著要如何去賺更多的錢。我猜很多人都看過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我也是受了這本書的影響,開始瞭解到收入的區別,因為你需要開源所以才會有收入,有收入有足夠的資金,你才能開始進行投資。我有一群這樣子的好朋友,我們一起研究各式各樣的收入模式,替彼此創造最大的利益。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勞動收入與權力收入的差別,在富爸爸這本書裡提到人生擁有一個自己的權力收入是很重要的,權力收入包括建立一個系統、企業或是股票房地產。當然股票房地產現階段我們可能比較沒辦法(股票或許行的通些),而且股票房地產需要有較專業的知識以及大筆資金,才有辦法達到真正的權力收入進而財富自由,只是小小的投資是無法應付的了生活的。那系統呢,就像是長庚醫療體系,王永慶死了可是他的長庚醫療體系還是繼續運作替他的家族賺進錢,但他家族的老婆小孩們並不需要天天出入醫院,這就是最棒的例子了!就像接水管一樣,你架設好了水管,水自動就會流進來,等於錢自己進入戶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Fs34QIFnvo(這是一個很棒的故事)。

三年前我和朋友一起架設一個系統,現在天天就等著錢自己進來,因此現在我們大夥開始研究如何投資股票,用錢賺進更多錢,但是股票上風險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唯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貪心,見好就收是四字金句必須謹記在心。但是玩股票前提是,你必須擁有一筆足夠的資金,因此系統的權力收入成為了最棒的資金來源。

 


理財與投資 心得

499850626          應華系103B          蕭偉騰

 

        眾所周知,我蕭偉騰在僑生班可是有名的敗家仔!我可是PradaGucciGiorgio ArmaniLouis VuittonDolce & Gabbana的忠實粉絲,每到換季時分,我一定陪同一群好友,到各大時尚店掃貨!當然,升爲學生的我,憑什麼有這麼多零用錢可以花?我對金錢的觀念其實很簡單,我覺得現在不值錢的東西,未來,它的價值可能無法預估。首先,人民幣在九七年以前,它還不值錢,那時候一百港幣可以換取一百二十塊人民,時至今日,一百塊港幣,只能換不到八十塊人民幣;其次是美金,之前美金一路向西般地跌入深淵,雖最近好轉,但相對起十年前差距太多,所以,趁現在美金一直停滯不漲的時候,多買一些,到時候你會發現賺到笑;接下來是比特幣,這個網路貨幣雖然沒有被法定,但自從它出現之後到現在的發展期中間,成長率與投資價值幾乎已爆表了,現在每個投資者都在瘋搶這個比特幣,網路價格也愈來愈高,根據維基百科資料,截至今年四月份,比特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是:1 180 。大家還等什麼?趕快去瞭解一下比特幣吧!

 

     在這邊小弟就來分享一下有關我的投資計畫。我曾經也是一個對股票一竅不通的人,面對成千上萬的股票種類,真的不知道要買那一股才會「必勝」!所以,我的第一個投資計劃就這樣誕生了:滙豐銀行的定期基金!那時候我才十六歲,還是老媽陪同我一起去開戶的,憶想當年,真心酸啊!本想這些過年的壓歲錢可用來換取更多的零用錢,沒想到,成長率竟是如此地緩慢,我放了兩年,終於十八歲了,才從一萬塊漲到一萬七百多,雖然利益算不錯,但是,我覺得我要學習大哥冒險的精神(我哥哥是投資理財專家,從銷售他影響)。基本上都是哥哥幫我投資,因為找一個信任的人很重要,只要把錢給他,他會幫你變出更多的錢,是不是很吸引?但是,如果你身邊沒有這種人,就只能自己看書看報看行情了。可是,我人生中買的第一支股票是滙豐控股(沒有哥哥幫助下),也虧了幾萬塊港幣,之後受哥哥一段辱駡之後,才知道比需要注意行情,特別是看報。因為你太看到那些一直跌/ 沒有跌/ 升等等,從而你選擇你要信任的股票,然後買入!當然,股票是一定會有風險,起初買二十至四十的最為保險,也不會讓你虧、賺太多。

 

     接下來,如果你夠放膽,就應該去看股市、觀察產業趨勢、技術線圖與籌碼等等,再放膽去嘗試你要買的股票。我最近一直想買比特幣,但是,苦難重重!因為它愈來愈值錢,愈來愈難找!不過,我不會放棄的!話說回來,你剛入門,先買一張試試看,之後你放膽了,可以再買個兩三張,總之股票跌的時候你就買入(內盤),升的時候你就放出去(外盤)。假設你買了三張中鋼,買入時20塊(跌得很低),賣出是40塊,一張股票一千股,1000*40-20*4=80000,所以,你賺翻了!股票是個長期的遊戲,你不能停止,所謂:長做常有!但也不要貪心,見好就收,以免得不償失!

 

     最後,我的建議是,不要怕,放膽去投資,輸了就在嘗試一次!當然,前提是你必須有錢,起碼要有固定的收入,以錢易錢!

 

 

 


理財與投資  相關心得  499850119 王于欣

 

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其實都會牽連到理財的概念。小至學生時期的記帳,大至成年時做的投資,都是理財的一環。由於對於理財有小小的興趣,曾經看了一本書──散戶大反擊。這是一本對於入門投資者來說,相對較能理解的好書。以下是我看完書的些許心得。

 

投資最大祕訣並非如何賺大錢,而是如何守住錢?成功的投資人,無論是活躍型交易人,或者長線投資人,都謹遵一個投資法則:不賠錢。不賠錢聽來簡易卻做來難,以普通人如我不懂的投資,不懂的股票,要靠投資賺些錢,理所當然地會想到先花點小錢,全權交給大眾認同的專業人才──基金經理人管理。不過,這理所當然的大眾行為背後卻隱藏著鮮為人知的真相!

 

共同基金經理人主要靠我們的錢致富,透過我們忽略的小散錢如手續費,一生總共竊取我們投資報酬的60%以上。一般人退休後,大約需要300萬美元才能享受財務獨立的退休生活,而共同基金絕對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96%的基金經理人達不到8%的市場歷史平均年報酬率。市場下跌時,不管他們手上的基金有多麼「低風險」,肯定還是賠錢。這樣的真相,其實令我感到驚訝。當我想到其實多數的我們花了那麼多錢,以為找到了專家,但根本只是在延遲把錢流出的時間點而已。

 

整本書的內容,我想最主要的就是一個原則:囤股策略。

目前引領該學派的是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囤股依字面意義就是:囤積股票。簡易而言,囤股策略即是如何適度買進和持有股票。買進的股票一定要是自己非常想要擁有的企業,然後等待股價下跌,儘量在最低價格,盡可能地累積儲存該股。它的訣竅其實在於如何趁價格下跌時,囤積傑出企業的股票。

雖然說,文字敘述地如此簡單明瞭,但真正實行時,看準時機的好眼光,大概還是有待時光的磨練和經驗的累積吧!

 

理財與投資

交換生 90299003X 楊家豪

 

    2008年全球的金融海嘯幾乎將全球的經濟體都擊垮,使得全世界的經濟一直都處於低迷狀態,而後出現了像是美國的QE貨幣量化寬鬆政策、日本的安倍經濟學,還有臺灣的消費券,都是想促進經濟復甦的政策。唯獨有個國家例外,經濟成長率仍然相當高,在2008~2009依然有9%~8.7%如此高的經濟成長率,此時我們可以反思,冷戰結束證明資本主義勝過共產主義;金融海嘯後是否能證明資本主義也已經不適用,要像中國這種「資本主義市場但由政府強力控制」的第三條道路才是未來的趨勢,這是值得我們省思。

    臺灣該如何面臨整個世界的經濟環境?臺灣要如何進行經濟復甦,而不是持續地只在GDP保1~2,也是我們要相當重視的。我認為臺灣必須要開放市場,讓資本自由流通,並且政府要學習中國那樣,扮演好適時出手的角色,我們目前可以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借鏡,看中國如何地進行改革。臺灣可以藉著中國近幾年這波改革轉型的風潮,而將臺灣從金融海嘯後的困境走出。


理財與投資心得

應華10440085021I沈佳蓮

 

    現在受全球化影響的最多的無疑是經濟,金融風暴、海嘯等危機都是透過全球化蔓延到世界各個角落。在這樣的情勢下,哪怕我們沒有大富大貴,哪怕我們只是市井小民,從家庭主婦到學生無一能脫離經濟的影響。所以,在洪流中我們如何尋得一線生機,又或我們如何開創自己的洪流,掌握自己的財富成為一門人人必修的課。

    課堂上老師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投資方法,還有目前我們可以善用的理財工具。以我自己來說,從小到大最習慣的理財工具還是儲蓄,而且是活期儲蓄。我堅信把錢好好的存放在一處,即便利息再低,至少本金不變,不會有更多損失。以理財投資的角度來看,我肯定個是保守型的理財者。每當有人建議我把錢拿去做定存或做幾年期的保險,我都會退避三舍。投資對我來說就像賭博,以錢滾錢,到最後卻可能一毛不剩,那我們為什麼要貪求這樣賺取的錢財?非自己辛勞換取的錢財,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

    事實上,現代社會金錢至上,個人追求功利,國家也追求功利,在資本社會的體制下,全民臣服於金錢。不投資就好像輸在起跑點,同樣拿著第一桶金100萬,安份儲蓄、大膽投資兩相比較,獲益的往往是經過精算的投資者。因此我覺得最好的理財,是投資不投機。在精打細算的同時,也要理性評估自己的財力狀況才是。何況,除了考量自己以外,很多大環境的變動都牽連著投資本身。

    日本從去年開始出現「安倍經濟學」,為的是減緩日本通貨緊縮。安倍晉三提出「三支箭」做為施政方針,迅速且大膽的施行量化寬鬆政策。前期安倍經濟學的成效看起來很亮麗,可是也出現一些負面影響,例如日元貶值、股市波動劇烈等等。再者,中小企業和普通民眾可能很難體會此政策帶來的效益。最近的數據更顯示安倍經濟學並不能保證日本經濟持續復甦,消費水準依舊停滯不前。反觀,美國在金融海嘯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大量印製鈔票增加貨幣流通,也因此導致美元貶值,引發全球性通膨,同時對人民幣造成升值壓力。前幾天有了明年QE一月即將退場消息,除了影響施行同樣政策的日本外,勢必又將為全球資金流動、股市、金融體帶來不小衝擊。

    由此可見,全球化的經濟牽一髮而動全身。投資除了衡量國家內狀況,更須縱觀四海,抓緊國際走勢。唯有富含全球性的視野,才能在這個地球村的時代與之一爭。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