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全球經濟與兩岸經貿展望    心得   40185024I  吳品萱

 

這篇文章寫的時間我看大概在2009年前後,那時是金融海嘯最嚴重的時間,因此整篇文章充滿了對前景的悲觀。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出口大國之一,他的客戶是全世界,而全球化造成美國的金融海嘯很快擴散到世界各地,環環相扣,大多國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些波及,因此,以出口為重要經濟支柱的中國受到重挫,從以往雙位數的經濟成長率滿滿下滑,我印象很深刻溫家寶喊的「保八」口號,甚至,國際之間(由其是西方金融機構)紛紛嚷嚷著中國會「硬著陸」(經濟學家盧比尼對中國的定義是GDP成長掉到6%以下),而許多關心中國經濟的人都知道,中國大陸官方將GDP成長的底線設在7%(數字低於此社會可能會動盪)。在這個背景之下,中國政府祭出了龐大的刺激政策,也藉機開始中國的轉型,希望將經濟重心從出口轉為內需,相伴的,「城鎮化」的口號也越喊越多,但轉型結果還得等待時間去呈現。

 

據我長期關心相關訊息的認知,中國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情況是充滿矛盾的,這也讓不論是胡溫或是習李對政策必須拿捏得很小心,在我看來,這個政府其實也是很脆弱的。放眼全世界,當政府採用刺激政策時,許多資金流入房地產,讓房價不斷升高,而中國也不例外,買不起住房導致人民覺得生活沒有保障,「蟻族」、「鼠族」現象也不停被關注,因此在胡溫的末期,「打房政策」一直是溫家寶不停大聲疾呼的事項,老百姓沒地方住,群起反抗,那政府官員也別想混了。於是,刺激政策變成稍緊縮政策,市場上的現金流變少,「錢荒」造成溫州民企接連倒閉的事件,儘管我認為這只是一個泡沫被撮破,但還是帶有一些警訊,就像影子銀行的問題。中國高官真的不好當,所以有人說接班的習李政權是中共開國以來最脆弱的政權。

 

但我想,如果金融海嘯(美國是第二大出口國)與歐債危機(歐盟是第一大出口國)帶給中國的是轉型的警訊,那也未必是壞事。許多經濟學家指出,儘管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在下滑,但是,其中成長的「質」是更健康的,以往中國地方官員的昇遷和該區GDP是有掛勾的,但現在這個政策已經取消,和GDP掛勾的政策對中國造成傷害也不小,地方政府為了把GDP衝高向銀行借了堆錢蓋了堆沒用的基礎建設,例如在沒風的地方蓋風力發電廠,沒有效益的投資當然沒有報酬,全中國地方官「同心協力」製造了中國龐大的地方債,而在習李新的改革中,也慢慢將地方權力轉移中央,我想這種無效投資應可以慢慢被控制。

 

再來,我想最近中國經貿最大的議題非「上海自貿區」莫屬,這個消息不論是對台灣還是全世界都非常重要,我實在不懂這麼大的新聞為什麼台灣媒體報的這麼少。上海自貿區的細項比較複雜,但簡單來說就像中國的二次改革開放,事實上中國不論是貨幣、財政、產業等現況都有透明度不足或是官方控管太多的問題,我認為在習李上任的這一年來已經有許多突破,包括依些壟斷型的國營企業領域也逐漸開放給民營廠商等等,以往我們認為中國不夠開放是他的劣勢,而現在看來,我覺得正因中國很多領域還沒開放或者還有改善餘地,所以其成長空間非常大,對台灣人、台灣廠商來說,這個機會一定要緊緊抓著。或許有人認為中國的崛起對台灣是種威脅,但在一場演講上DDI大中華區首席顧問倪匯鍾(前台達電人資長)說:「要把中國看成是一個機會,你們想想看如果今天崛起的是巴西呢?」中國和台灣的貿易連動性非常高,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也占了台灣出口額的四成左右,雖然也不是每個台灣人都願意這樣和中國緊緊相依,但有些在眼前的機會不能就這樣流走。

 

2013年暑假到上海一個多月,我真正感受到台商在中國的服務業實力,在某些場合介紹台灣時,我總愛介紹一些在中國的台灣品牌以引起他們的共鳴,每一次效果都非常好,他們總是驚訝萬分。我相信在「軟實力」上,台灣在中國還是有優勢的,我覺得台灣人不要被近年來社會、經紀低迷的氛圍給擊敗,我們要多相信自己一點,台灣人真的太少看到自己的好,去一趟中國回來,我真心為我生活的這塊土地感到驕傲,台灣人加油!

 


理財與投資 心得 499020257 林佳誼

談到理財與投資,我想這是許多人都很喜歡的話題,因為大家都喜歡錢,沒有錢萬萬不能。我也是對投資理財,甚至是如何製造財富,開源這塊有很多的研究。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很敗家,愛買東西又愛吃美食又愛出國,所以沒有錢絕對做不到這些事情,因此學生時代就是永遠想著要如何去賺更多的錢。我猜很多人都看過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我也是受了這本書的影響,開始瞭解到收入的區別,因為你需要開源所以才會有收入,有收入有足夠的資金,你才能開始進行投資。我有一群這樣子的好朋友,我們一起研究各式各樣的收入模式,替彼此創造最大的利益。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勞動收入與權力收入的差別,在富爸爸這本書裡提到人生擁有一個自己的權力收入是很重要的,權力收入包括建立一個系統、企業或是股票房地產。當然股票房地產現階段我們可能比較沒辦法(股票或許行的通些),而且股票房地產需要有較專業的知識以及大筆資金,才有辦法達到真正的權力收入進而財富自由,只是小小的投資是無法應付的了生活的。那系統呢,就像是長庚醫療體系,王永慶死了可是他的長庚醫療體系還是繼續運作替他的家族賺進錢,但他家族的老婆小孩們並不需要天天出入醫院,這就是最棒的例子了!就像接水管一樣,你架設好了水管,水自動就會流進來,等於錢自己進入戶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Fs34QIFnvo(這是一個很棒的故事)。

三年前我和朋友一起架設一個系統,現在天天就等著錢自己進來,因此現在我們大夥開始研究如何投資股票,用錢賺進更多錢,但是股票上風險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唯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貪心,見好就收是四字金句必須謹記在心。但是玩股票前提是,你必須擁有一筆足夠的資金,因此系統的權力收入成為了最棒的資金來源。

 


理財與投資 心得

499850626          應華系103B          蕭偉騰

 

        眾所周知,我蕭偉騰在僑生班可是有名的敗家仔!我可是PradaGucciGiorgio ArmaniLouis VuittonDolce & Gabbana的忠實粉絲,每到換季時分,我一定陪同一群好友,到各大時尚店掃貨!當然,升爲學生的我,憑什麼有這麼多零用錢可以花?我對金錢的觀念其實很簡單,我覺得現在不值錢的東西,未來,它的價值可能無法預估。首先,人民幣在九七年以前,它還不值錢,那時候一百港幣可以換取一百二十塊人民,時至今日,一百塊港幣,只能換不到八十塊人民幣;其次是美金,之前美金一路向西般地跌入深淵,雖最近好轉,但相對起十年前差距太多,所以,趁現在美金一直停滯不漲的時候,多買一些,到時候你會發現賺到笑;接下來是比特幣,這個網路貨幣雖然沒有被法定,但自從它出現之後到現在的發展期中間,成長率與投資價值幾乎已爆表了,現在每個投資者都在瘋搶這個比特幣,網路價格也愈來愈高,根據維基百科資料,截至今年四月份,比特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是:1 180 。大家還等什麼?趕快去瞭解一下比特幣吧!

 

     在這邊小弟就來分享一下有關我的投資計畫。我曾經也是一個對股票一竅不通的人,面對成千上萬的股票種類,真的不知道要買那一股才會「必勝」!所以,我的第一個投資計劃就這樣誕生了:滙豐銀行的定期基金!那時候我才十六歲,還是老媽陪同我一起去開戶的,憶想當年,真心酸啊!本想這些過年的壓歲錢可用來換取更多的零用錢,沒想到,成長率竟是如此地緩慢,我放了兩年,終於十八歲了,才從一萬塊漲到一萬七百多,雖然利益算不錯,但是,我覺得我要學習大哥冒險的精神(我哥哥是投資理財專家,從銷售他影響)。基本上都是哥哥幫我投資,因為找一個信任的人很重要,只要把錢給他,他會幫你變出更多的錢,是不是很吸引?但是,如果你身邊沒有這種人,就只能自己看書看報看行情了。可是,我人生中買的第一支股票是滙豐控股(沒有哥哥幫助下),也虧了幾萬塊港幣,之後受哥哥一段辱駡之後,才知道比需要注意行情,特別是看報。因為你太看到那些一直跌/ 沒有跌/ 升等等,從而你選擇你要信任的股票,然後買入!當然,股票是一定會有風險,起初買二十至四十的最為保險,也不會讓你虧、賺太多。

 

     接下來,如果你夠放膽,就應該去看股市、觀察產業趨勢、技術線圖與籌碼等等,再放膽去嘗試你要買的股票。我最近一直想買比特幣,但是,苦難重重!因為它愈來愈值錢,愈來愈難找!不過,我不會放棄的!話說回來,你剛入門,先買一張試試看,之後你放膽了,可以再買個兩三張,總之股票跌的時候你就買入(內盤),升的時候你就放出去(外盤)。假設你買了三張中鋼,買入時20塊(跌得很低),賣出是40塊,一張股票一千股,1000*40-20*4=80000,所以,你賺翻了!股票是個長期的遊戲,你不能停止,所謂:長做常有!但也不要貪心,見好就收,以免得不償失!

 

     最後,我的建議是,不要怕,放膽去投資,輸了就在嘗試一次!當然,前提是你必須有錢,起碼要有固定的收入,以錢易錢!

 

 

 


理財與投資  相關心得  499850119 王于欣

 

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其實都會牽連到理財的概念。小至學生時期的記帳,大至成年時做的投資,都是理財的一環。由於對於理財有小小的興趣,曾經看了一本書──散戶大反擊。這是一本對於入門投資者來說,相對較能理解的好書。以下是我看完書的些許心得。

 

投資最大祕訣並非如何賺大錢,而是如何守住錢?成功的投資人,無論是活躍型交易人,或者長線投資人,都謹遵一個投資法則:不賠錢。不賠錢聽來簡易卻做來難,以普通人如我不懂的投資,不懂的股票,要靠投資賺些錢,理所當然地會想到先花點小錢,全權交給大眾認同的專業人才──基金經理人管理。不過,這理所當然的大眾行為背後卻隱藏著鮮為人知的真相!

 

共同基金經理人主要靠我們的錢致富,透過我們忽略的小散錢如手續費,一生總共竊取我們投資報酬的60%以上。一般人退休後,大約需要300萬美元才能享受財務獨立的退休生活,而共同基金絕對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96%的基金經理人達不到8%的市場歷史平均年報酬率。市場下跌時,不管他們手上的基金有多麼「低風險」,肯定還是賠錢。這樣的真相,其實令我感到驚訝。當我想到其實多數的我們花了那麼多錢,以為找到了專家,但根本只是在延遲把錢流出的時間點而已。

 

整本書的內容,我想最主要的就是一個原則:囤股策略。

目前引領該學派的是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囤股依字面意義就是:囤積股票。簡易而言,囤股策略即是如何適度買進和持有股票。買進的股票一定要是自己非常想要擁有的企業,然後等待股價下跌,儘量在最低價格,盡可能地累積儲存該股。它的訣竅其實在於如何趁價格下跌時,囤積傑出企業的股票。

雖然說,文字敘述地如此簡單明瞭,但真正實行時,看準時機的好眼光,大概還是有待時光的磨練和經驗的累積吧!

 

理財與投資

交換生 90299003X 楊家豪

 

    2008年全球的金融海嘯幾乎將全球的經濟體都擊垮,使得全世界的經濟一直都處於低迷狀態,而後出現了像是美國的QE貨幣量化寬鬆政策、日本的安倍經濟學,還有臺灣的消費券,都是想促進經濟復甦的政策。唯獨有個國家例外,經濟成長率仍然相當高,在2008~2009依然有9%~8.7%如此高的經濟成長率,此時我們可以反思,冷戰結束證明資本主義勝過共產主義;金融海嘯後是否能證明資本主義也已經不適用,要像中國這種「資本主義市場但由政府強力控制」的第三條道路才是未來的趨勢,這是值得我們省思。

    臺灣該如何面臨整個世界的經濟環境?臺灣要如何進行經濟復甦,而不是持續地只在GDP保1~2,也是我們要相當重視的。我認為臺灣必須要開放市場,讓資本自由流通,並且政府要學習中國那樣,扮演好適時出手的角色,我們目前可以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借鏡,看中國如何地進行改革。臺灣可以藉著中國近幾年這波改革轉型的風潮,而將臺灣從金融海嘯後的困境走出。


理財與投資心得

應華10440085021I沈佳蓮

 

    現在受全球化影響的最多的無疑是經濟,金融風暴、海嘯等危機都是透過全球化蔓延到世界各個角落。在這樣的情勢下,哪怕我們沒有大富大貴,哪怕我們只是市井小民,從家庭主婦到學生無一能脫離經濟的影響。所以,在洪流中我們如何尋得一線生機,又或我們如何開創自己的洪流,掌握自己的財富成為一門人人必修的課。

    課堂上老師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投資方法,還有目前我們可以善用的理財工具。以我自己來說,從小到大最習慣的理財工具還是儲蓄,而且是活期儲蓄。我堅信把錢好好的存放在一處,即便利息再低,至少本金不變,不會有更多損失。以理財投資的角度來看,我肯定個是保守型的理財者。每當有人建議我把錢拿去做定存或做幾年期的保險,我都會退避三舍。投資對我來說就像賭博,以錢滾錢,到最後卻可能一毛不剩,那我們為什麼要貪求這樣賺取的錢財?非自己辛勞換取的錢財,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

    事實上,現代社會金錢至上,個人追求功利,國家也追求功利,在資本社會的體制下,全民臣服於金錢。不投資就好像輸在起跑點,同樣拿著第一桶金100萬,安份儲蓄、大膽投資兩相比較,獲益的往往是經過精算的投資者。因此我覺得最好的理財,是投資不投機。在精打細算的同時,也要理性評估自己的財力狀況才是。何況,除了考量自己以外,很多大環境的變動都牽連著投資本身。

    日本從去年開始出現「安倍經濟學」,為的是減緩日本通貨緊縮。安倍晉三提出「三支箭」做為施政方針,迅速且大膽的施行量化寬鬆政策。前期安倍經濟學的成效看起來很亮麗,可是也出現一些負面影響,例如日元貶值、股市波動劇烈等等。再者,中小企業和普通民眾可能很難體會此政策帶來的效益。最近的數據更顯示安倍經濟學並不能保證日本經濟持續復甦,消費水準依舊停滯不前。反觀,美國在金融海嘯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大量印製鈔票增加貨幣流通,也因此導致美元貶值,引發全球性通膨,同時對人民幣造成升值壓力。前幾天有了明年QE一月即將退場消息,除了影響施行同樣政策的日本外,勢必又將為全球資金流動、股市、金融體帶來不小衝擊。

    由此可見,全球化的經濟牽一髮而動全身。投資除了衡量國家內狀況,更須縱觀四海,抓緊國際走勢。唯有富含全球性的視野,才能在這個地球村的時代與之一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