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8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吳品萱 10 years, 3 months ago

看見台灣 

應華104韋愛琳

這部看見台灣,是在友人邀約下到電影院看的,第一次看這樣的空拍紀錄片,覺得很感動,也很震撼,之前在雜誌上有閱讀到,這部片子的導演齊柏林,離退休不到幾年,原本還有一大筆優渥的退休金等著他,卻毅然辭去工作,不辭辛勞到處找贊助經費,就為了完成長久以來的夢想。一開始映入眼簾的,是壯麗遼闊的山脈,皚皚白雪覆蓋在那高聳起伏之上,美得令人屏息。然而,在一片片青翠蓊鬱綿延不絕之後,接下來我們將看到一幕幕怵目驚心的景象,大地的血淚滾滾奔流,傷痕深刻見骨。有人在山坡地種植經濟作物,有人在地質脆弱區建築民宿,有人盜採砂石,有人將未經妥善處理的工業廢水排入河川。裡面也有一些溫馨的鏡頭,像是媽祖遶境、燒王船……等祈神敬天活動,代表台灣人要求不多,只想安身立命,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以鼓舞所有人勇於突破困境。裡面還有關於有機農業的橋段,代表了一些小人物對於自己的故鄉所做出的努力,默默為永續家園帶來了新生的希望。

 


我看見了台灣然後我來這裡寫心得 40085033I 林品懿

電影的開始讓我們看到了,台灣高山的美麗、雲海、藍天,加上動人的音樂配樂,仿佛在看HD畫質的國家地理頻道介紹台灣,高山就搭配原住民音樂,也聽到林慶台牧師的獻聲,視覺與聽覺同時得到了滿足。第二段開始,吳念真導演的旁白下,我們開始用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台灣。從山開始,商業的利益考量造成土地的濫墾濫伐,樹木一棵棵倒下造成了土質的鬆動、無法再承受大雨、颱風的侵襲,造成諾大的土地傷口與一棟棟蓋在山坡地上的豪宅相較之下真是個很大的諷刺。當然不只這些,還有為了養殖業而設立的魚塭,無止盡的抽取地下水而造成地層下陷,更是令人心痛。這一幕幕對土地的傷害,不斷的累積不捨的情緒,就在Lisa Hsieh《看見》 的歌聲中達到最高點,最後又在原住民小朋友清澈的歌聲中,好像洗滌心靈一般,重新燃起希望及光明。看到最後一幕,跑馬燈不斷的往上移,大家都沒有要起身離開的想法,只是默默的坐著將剛剛眼睛裡看到的衝擊及不捨的情緒給消化,也有不少人紅了眼框(包括我)不知道大家看完是不是有一樣的想法? 或許有人忙著檢討、有人忙著立志救土地。我覺得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做好回收,簡單個人基本能做的環保,教育我的孩子、朋友、家人,也跟著我一起做,一人一點力量,台灣可以變得更好!


 

電影 《看見台灣》心得                      40185024I     吳品萱

當初去看《看見台灣》有很多因素,原本我對環境保護議題就有一些興趣,加上這部電影的行銷滿成功的,影片上映之前我已經從很多媒介得到相關資訊,包括報章雜誌、我長期收看的電視節目、網路等等,很難不被齊柏林的義無反顧感動,於是,我和全家人走進了電影院。

 

影片開頭是很多台灣的景色,你我可能都從未看過,因為那是從如此高的角度俯瞰,「這真的是在台灣拍的嗎?」這個疑問不斷從我心中冒出,小小的台灣島,竟蘊涵著山與水的極致美麗。電影前段的鋪成很安靜,只有非常好聽的配樂以及吳念真偶爾的幾句旁白,似乎像為了後面即將出現的對比性事實做準備。台灣人最愛的觀光景點中,山往往是很受歡迎的選擇,夏天時能避暑,還能看見平地看不到的風景,當我看到電影中清境那塊被極度開發的山坡、阿里山那整面崩壞的山壁以及通往山上的產業道路下方隨時可能被掏空的地基......,我想影廳裡的所有人都嚇壞了。

 

《看見台灣》只不過是在提醒我們。

 

其實台灣人一直都知道無上限的上山遊玩、吃高山蔬果、喝高山茶等等怎麼可能不破壞環境,只是沒受到譴責所以我們假裝忘了,就像「不知者無罪」一般,齊柏林導演做的事情只是像老師發給學生不及格的考卷告訴學生他沒認真讀書,我們對養育我們的土地,也是不及格的。除了我們最引以為傲的山林風景被破壞殆盡,我們更引以為傲的工業又做了什麼?是一條條被汙染的河川,然後再流向大海,好像汙染物流入大海被稀釋就無所謂了一樣。我們台灣人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一群人啊!因為是和全家一起去看,每年夏天都會到清境避暑的我們,開始討論,以後到底還要不要去清境農場?我認為,《看見台灣》的意義不是在於看了沒有,而是「看完了,and then?」

 

非常感謝齊柏林這麼勇敢的完成這部影片,他成功的用這部電影帶出了某種程度上的全民共識,也促使政府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雖然後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解決方式讓我傻眼,但我相信公民力量會持續影響決策,講現實點,只要人民一起展現出「我在乎,我反對」,任何一個要選舉的政黨都不能夠輕忽。最後,我更期待這部電影造成的熱議能造成另一項影響─台灣的產業能有自覺更努力產業升級(這裡是指綠色升級),儘管像台積電、台達電等大廠近年來在成為「綠色企業」上做了很大的突破,但我希冀的是「全體」,台灣相較於國際的低廉水價電價已經養壞了許多廠商,因為低成本造成沒有誘因去思考如何用最少的資源、如何把對土地的傷害降到最低,雖然我知道這個願望實現的機率很低,但我願意相信。

 

 


18 反全球化的意義何在--資料閱讀心得

499850286   陳怡伶

 

         這學期我們從各個方面探討全球化對國家、社會甚至個人所帶來的影響。一提到全球化,大家多會用正面的角度和思考去詮釋這個現象。不可否認,全球化確實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多元,但事事都有正反兩面,在我們享受、讚美全球化的同時,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正慢慢地出現。我想若要探討全球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首推好萊塢和麥當勞。好萊塢的電影瘋迷全球,麥當勞連鎖速食店在世界各地也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當我到風俗民情與台灣截然不同的歐洲旅遊,對身處異地的我來說,身邊最熟悉的竟然是麥當勞、漢堡王這一類的速食店。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那種感覺真的十分複雜,既喜又悲。喜的是全球化所短了各國乃至各文化的距離,別人有的,我們也擁有;悲的是全球化下強勢文化確實對較為弱勢的本土文化產生壓迫。以好萊塢為例,好萊塢頂的大量輸出,讓大家得以了解美國文化的多面向,但卻又在淺移默化中將美國的價值觀直入人心。在全球化時代,如何在對外開放與保護自身文化中找到平衡,相信是所有人都需要關注的課題。

 


 

看見台灣心得分享 應華104黃瀞儀

看見台灣在推出時就得到很大的迴響,除了影片中台灣的美景以及其探討的議題之外,讓這部片聲名大噪的原因,也不外乎是一種"越來越多人看過,所以我一定要去看"的心態,當初除了老師的推薦之外,讓我決定去電影院觀賞這部片的很大的原因,就是看到youtube上不乏許多人的推薦分享,其中有一個是住在台灣的外國人,他覺得這部片子很有意義,講得不只是台灣,應該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看一看,當時我想說連外國人都看見台灣了,身為台灣人我怎麼可以不去看呢?結果當然電影很棒,畫面、音樂、剪接都很專業,讓人驚奇原來台灣也有這麼美麗的一面,那些平常看不見的高山河水、綠草如茵、白雲飄緲都藉由空拍的方式呈現出來,我相信許多觀眾們都十份敬佩導演,正是他的精神促使人們願意支持他的作品,然而我們更不可以忽視的是看見台灣美麗之外的另外一面,那些汙染與傷害平常我們都聽過也說過,但實際看到那些畫面所帶來的衝擊感是難以言喻的,正如影片所說,一條條的高山公路就像一條條的傷口割在山坡上,排進出海口的汙水灰黃混濁到令人難以直視,土石流過後的坡地就像燒傷後的皮膚般毫無生氣,而生為海島國家居民的我們居然沒有親近大海的機會......這一切都可以說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而台灣就像一位垂垂老矣的母親,無怨無悔地為我們犧牲奉獻著直至自己的生命都快要被消耗殆盡了。這部電影的目的是呈現真相,當真相就攤在我們眼前,無論美麗或醜陋或殘酷,我們不可以拒絕看見它,謝謝齊柏林拍了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後許多人都已經看見台灣,民間與政府也對環境維護有了新的危機意識,只希望時間還來得及,讓我們保護與回報這片大地,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

 

看見台灣心得 應華106謝欣潔

    影片開頭呈現台灣的美麗景色,沒有一句對白、文字,數分鐘內單純以畫面呈現,讓觀眾驚嘆我們居住的土地是如此美麗,以高空俯瞰的角度,讓我們看到平日的紛忙生活中不曾注意到的美。旋即音樂和畫面的氛圍急轉直下,拍攝各種土地反撲的畫面,土石流、排放汙水、種植經濟作物過度損耗地力……,讓我們震驚,我們對這麼美的、孕育我們的母親做了什麼?

    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是在我第一次看《不願面對的真相》時,才驚覺全球暖化的嚴重性。更早之前的《明天過後》,也呈現高度人類文明之下,大自然的反撲。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環保方面做得最完善的,通常被認為是歐洲,尤其西歐國家。畢竟身為工業革命起源地,工業歷程發展的最久,也最早意識到若不改變對大自然的壓榨式的生產方式、非永續的消費習慣,大自然絕不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在台灣,亦有很多環保團體或是推廣有機飲食理念的人們與店家,但令人悲憤的是,有的商人利用近年「流行」的環保議題作為「商機」,只要主打「有機」「環保」的字樣,就能吸引消費者購買。而政府若沒有做好把關,這些號稱環保的商品,消費者根本無從得知可信度、真實性。

  此外,習於自掃門前雪的我們,每當看到不公義的事情,並不會像西方國家有積極的公民參與──事件儘管不是和自己直接相關,仍然會站上街頭,為了正義發聲。因此演變到今年,「假」食物頻傳,日月光排放汙水的事件不是一朝一夕的,卻能秘密進行這麼久才被發現,這些令人震怒的事情,不光是怪政府、怪不肖廠商就能解決,而是要喚醒每一個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睜開眼睛看看自己能夠給予這個世界的關心。

 


看見台灣  40000106E林珧平

許多問題我們原本就知曉,也有許多的錯誤我們日以繼夜地持續、助長。看見台灣把一切說明白了,如果愛我們的土地,就該把每一個畫面牢記在心裡面,當作是對土地的眷戀和托付交代。記得小時候假期,爸爸會帶全家人上清境,看綿羊、吸好空氣、住一宿,認識一些山上的人們。我們每次去住的地方都不一樣,但都是媽媽和大家精心挑選過的,選我們想住的旅館、想去造訪的地方。然而清境已經是個我不想再去的地方,也許是因為天生不喜歡路途遙遠,對高山和草地也沒有特別的依戀,因此我們長大後,便較少往山裡跑。直到新聞揭發一切,大家驚覺不能再傷害山林的同時,也罪惡自己是元兇,我們一一尋查以前住過的飯店,所幸都不是違規的,但在這同時,更惋惜的是我們曾經熱愛的草地原來是這樣堆砌來的,在早期,青青草原尚少人時,起初開的那些飯店,多半是有良心的,不濫殺物種、不濫墾高地,但後期因為人潮洶湧,飯店也逐漸洶湧。我始終相信著只要人潮、人愛,就會造成噁心的氾濫跟許多犧牲,如同夜市成衣如出一轍多到大家已麻木、山裡的房子蓋了又蓋,然而是為了因應潮流還有賺錢。看見台灣中,還記得一句很深很深的話,吳念真的聲音跟我們說,我們把自己的土地挖出來賣給別人。我們挖山、挖土。不管是為了製成水泥還是銷售到國外作為建材等東西,把自己挖得坑叭,賣以別人之手,終究是不爭的事實。我們也許是還沒意識到這些土的珍貴。想象一下,如果中東國家的石油已將枯竭,而自己都不存石油,還不停把石油畫作錢財,他們明白這些資源終將耗盡嗎?耗盡的同時,非但自己一無所有,即使有錢,對當時來說也以微薄,還喪失了土地孕育多時的力量,把這些珍產數以量計變賣。台灣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大家卻急著往國外美景看,在出外前,真的不妨先看看自己國土的美麗!

 

 

看見台灣觀後心得

                                    90299003X 交換生 楊家豪

         影片中一幕幕的美景令人嘆為觀止,原來台灣還有這麼美的地方是我不曾欣賞過的,齊柏林導演用著空拍的手法,讓人們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我們所屬的這片土地,但是儘管不同的美景令人驚嘆,卻遠不及片中所要帶出的台灣悲哀的工業汙染以及過度開發土地所帶給我的衝擊。從天空俯視,原來綠意盎然的大地已經牛山濯濯,遭到人們因為利益爭奪,而過度開發;從天空俯視,原來曾經那清澈的河流,正向大海吐出黑色的血液,由於人們排放廢水,使得充滿生機的河流已經槁木死枯;從天空俯視,原來引以為傲的偉大建築,像是中橫公路、蘇花公路,是在這片土地上開鑿出坑坑疤疤的傷痕。由於我們對這片土地的開發,使得台灣已不在是當初的美麗小島福爾摩沙。

       開發與環保一直是相互矛盾的事情,或許早期的台灣,因為時代的關係,不得不做開發,顧不了環境保護,然而現在的我們是否要努力維護好環境,免得狀況持續惡化,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然而聚沙成塔,這股力量將不可抹滅。看見台灣,愛護台灣,就從我們生活中開始做起吧!

 


全球化及其爭議

499850248 張孟華 應華四

 

   全球化,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彙,在21世紀的今天,似乎任何事都可以跟全球化扯上一點邊。全球化為各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與空間的連結因科技知識及技術的發展產生改變。由創新技術驅動,藉由產業分工、文化交流、全球流動空間等是媒介,而知識累積和技術的發展需求為全球化根本的動力。

    由於通訊科技的發展,全球各地溝通效率提高,交通的便利性不斷擴大人們的生活圈,營造出虛擬的鄰近感。如此的社會網路的改變對於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均產生衝擊,重新塑造了許多價值及意識形態。「全球化的意識形態」即認為自由市場為最理想的狀態,而各國都應該開放市場,以有互利的行為,對全球經濟也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也有許人對於全球化意識形態有所質疑,對於全球化會造成的影響,以及全球化是否為必可避免、不可抵擋的趨勢?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們的世界能夠擴大,視野遠及世界各個角落,但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經濟強勢國以自由市場為名,國際組織為後盾,對弱勢國進行剝削,使其勞力、資源、環境嚴重的損失。人民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及不安隨著全球化的擴展下日益加深,反全球化及發展在地化的聲音逐漸在發聲。

 

夏建雄  “看見臺灣心得”應用華語系 四年級

電影的開始讓我們看到了,台灣高山的美麗、雲海、藍天
加上動人的音樂配樂,仿佛在看HD畫質的國家地理頻道介紹台灣,高山就搭配原住民音樂,
也聽到林慶台牧師的獻聲,視覺與聽覺同時得到了滿足
第二段開始,吳念真導演的旁白下,我們開始用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台灣
從山開始,商業的利益考量造成土地的濫墾濫伐,樹木一棵棵倒下造成了土質的鬆動、無法再承受
大雨、颱風的侵襲,造成諾大的土地傷口與一棟棟蓋在山坡地上的豪宅相較之下真是個很大的諷刺
當然不只這些,還有為了養殖業而設立的魚塭,無止盡的抽取地下水而造成地層下陷,更是令人心痛
這一幕幕對土地的傷害,不斷的累積不捨的情緒,就在Lisa Hsieh《看見》 的歌聲中達到最高點
最後又在原住民小朋友清澈的歌聲中,好像洗滌心靈一般,重新燃起希望及光明
看到最後一幕,跑馬燈不斷的往上移,大家都沒有要起身離開的想法
只是默默的坐著將剛剛眼睛裡看到的衝擊及不捨的情緒給消化,也有不少人紅了眼框not included  me

看完之後我仔細思考一下這部片帶給我的是什麼?是的,就是真相!只是它太震驚了,人遇到問題,可能逃避裝作視而不見,或是覺得跟自己沒關係,但其實自己就是共犯

臺灣人要的可真的是多到過分這塊土地就這樣吧  = = !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